鸣乔【MQ-JXQX-5G】一体化小型智能气象站的高度集成是其核心竞争力,通过将多参数监测、数据处理、通信传输等功能压缩至紧凑结构中,在保证监测能力的同时,实现 “小体积、易部署、低功耗” 的优势,广泛适用于城市微环境、农业大棚、景区、校园等场景。
一、高度集成的核心维度:从 “分散部件” 到 “一体化单元”
一体化小型智能气象站的集成并非简单的部件叠加,而是通过功能模块化、结构紧凑化、系统协同化实现全链条整合,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
1. 传感器集成:多参数 “一舱收纳”
突破传统气象站 “传感器分散布置”(如风速仪装在杆顶、温湿度计挂在阴凉处)的模式,将多种传感器集成于同一监测舱体,通过优化布局避免相互干扰:
- 核心气象参数: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传感器集成于舱体内部或外侧,例如:
- 温湿度传感器采用防辐射罩设计(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测温偏差),嵌入舱体侧面;
- 风速风向通过顶部小型螺旋桨 + 风向标实现(体积仅传统设备的 1/3),无需独立支架;
- 气压传感器内置在舱体密封腔,不受外部气流干扰。
- 环境参数扩展:PM2.5/PM10、噪声、光照等传感器通过模块化接口嵌入舱体,例如在舱体侧面开设采样口,内置激光散射式颗粒物传感器,无需额外架设采样装置。
- 空间压缩:整体尺寸通常控制在 30cm×20cm×20cm(长 × 宽 × 高),仅为传统分散式气象站的 1/5,可安装于路灯杆、墙壁、大棚支架等狭小空间。
2. 数据处理与通信集成:“采集 - 计算 - 传输” 一站式完成
传统气象站需单独配置采集器、数据终端、通信模块,而一体化设备将三者集成于同一主板:
- 集成采集模块:通过多路 AD 转换电路同步采集所有传感器信号(如将风速的模拟信号、PM2.5 的数字信号统一转换为可处理数据),采样频率可自适应调整(默认 1 分钟 / 次,支持 10 秒~1 小时自定义)。
- 嵌入式计算单元:内置低功耗 MCU(如 ARM Cortex-M 系列),完成数据校准(如温度补偿湿度数据)、异常值过滤(如剔除瞬时干扰导致的错误数据)、参数计算(如根据温湿度计算舒适度指数),无需依赖外部服务器预处理。
- 多模通信集成:板载 NB-IoT、LoRa、4G(可选)等通信模块,支持无线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同时保留 RS485 接口用于本地数据导出。例如,城市场景优先用 NB-IoT(低功耗、广覆盖),偏远地区可用 LoRa(长距离、自组网),避免额外部署通信设备。
3. 供电与安装集成:简化部署与维护
- 多源供电集成:内置锂电池(容量 5000mAh~20000mAh),支持太阳能板(可选配 10W~30W)充电,同时兼容 DC 12V 市电输入,实现 “市电 + 太阳能 + 电池” 无缝切换,在无市电场景(如山区、农田)可自主续航 3~6 个月(依采样频率而定)。
- 免工具安装设计:底部集成通用接口(如 M20 螺纹、U 型支架),可直接固定于灯杆、围栏或地面,安装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传统设备需 2~3 小时),且无需专业人员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