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进入“博览经济”加速发展的阶段。从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文化科技博览会,到地方文旅节、非遗市集、夜游演艺活动,大型展演类项目日益频繁,内容形式快速融合,对场馆空间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气膜场馆,作为一种灵活、高效、高颜值的建筑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博览场地与景区更新的理想选择。
快速搭建,把握活动时机
气膜场馆采用智能恒压系统支撑结构,无需钢筋水泥,也无需传统梁柱,仅需完成简单的地面处理即可完成搭建。相比动辄几个月的传统建筑,气膜可在两周内完成设计与落地,能够迅速响应展会、节庆、文旅活动等短周期高频率需求。
无论是博览会主展馆、城市节庆配套空间,还是临时文旅演艺剧场,气膜都能实现快速投入使用,确保项目抢占流量高峰。
异形外观,成为视觉亮点
气膜结构拥有极高的造型自由度,外观可设计为圆形、椭圆、波浪形、球形等多种形式,在城市广场、景区节点中极具辨识度。洁白的膜材表面可作为投影幕使用,夜间结合光影秀,轻松变身为城市夜景中的视觉焦点。
这种外观优势不仅提升现场体验,也天然具备传播力,极易吸引拍照打卡,成为线上线下内容的焦点。
一馆多用,适配多样内容
气膜场馆内部空间大跨度无柱,布局灵活、功能多变,适合承载各类内容应用。可作为展览馆布置展台、作为舞台剧场设置灯光音响,也可以作为互动体验空间配置数字装置。常见应用包括文化集市、非遗展览、品牌发布、亲子活动、演艺演出、光影夜游等。
一个场馆结构,可以支撑多个内容轮换运营。只需更换内容模块,就能实现多次复用,提升空间效能。
灵活迁移,绿色可持续
面对“双碳”政策背景,气膜场馆以其可拆卸、可移动、可循环利用的结构特点,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它运行能耗低,搭建过程不破坏地貌、不产生建筑垃圾,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环保、可持续空间解决方案。
对于多地运营的展演项目、季节性高峰的景区活动,气膜场馆可实现跨城市部署,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城市与景区的体验革新载体
在内容成为城市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游客和观众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空间,而是带有沉浸感、参与感、科技感的复合体验。气膜场馆不仅能搭建快速,更能与内容深度融合,推动城市和景区文化空间的全面进化。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旅空间工具,气膜场馆正在从“备选项”变成“首选项”,成为文旅融合时代中重要的空间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