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工程项目、制造车间或临时劳务现场,开工第一天往往从一件事开始:给一大批人做信息登记。听起来不复杂,但真要落到现场,效率低、错误多、流程乱,几乎是常态。
尤其是上百人集中进场,要求实名制、证件齐全、数据能导入系统,登记工作常常成了“开工的第一道卡”。
有没有可能在1小时内,高质量地完成100个劳务人员的信息登记?这篇文章就来聊聊,怎么通过合适的流程设计和工具选择,把这件事做得快、准、省。
01 为什么传统登记方式总是出问题?
在很多单位,登记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发纸表让人手写,拍身份证照片,回收之后再由管理人员人工录入成Excel,最后导入到实名制平台或系统中。
乍一看,这种做法省钱、简单。但操作起来效率低、差错多。比如,纸上手写容易出错,身份证照片模糊或反光导致信息难以读取,人工录入不仅耗时还经常出现格式不统一的问题。再加上数据存放分散,安全性也难以保障。
现场一乱,往往就要投入更多人手去“救火”,不仅耗时,还耽误项目节奏。
02 如果目标是1小时内完成登记,要解决哪些问题?
想在一小时内完成100人次的信息采集,得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登记流程要支持并发,不能一人一人的来填,效率太低。其次,填写过程要尽可能减少手动输入,尤其是身份证号、证件编号这类容易出错的字段。再者,信息结构要统一,方便导入系统或统一管理。最后,填写方式必须够简单,适应不同文化程度和手机使用能力的人群。
这些要求决定了,传统纸质表格或者纯人工录入基本难以胜任,需要借助合适的数字化工具来辅助。
03 常见登记方式对比
我们来横向对比几种常用的信息收集方式,看看各自适合的场景和表现。
纸质登记配合人工录入,适合小规模、无网络环境的现场,优点是工具简单,但效率低、出错率高,后续数据整理工作量大。
使用Excel模板+拍照上传,适合带电脑的固定办公场景,效率有所提升,但依然依赖人工整理和重复劳动,容易出错。
扫码进入电子表单填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方式。通过二维码让人员在手机端填写内容,支持并发操作,效率明显提高,但仍然需要人工输入信息。
如果在扫码表单中加入AI识别能力,例如身份证识别,就能显著提高准确率和速度。只需拍照上传身份证,系统就能自动提取姓名、证件号等信息并填入表单,大大减少打字环节,适合现场高效登记使用。
04 什么是“二维码+AI识别”方案?
这个方式的核心,就是通过一个二维码链接到自定义的电子表单,劳务人员用手机扫码进入后填写信息,并上传身份证等证照照片,系统自动提取内容填入表单字段。
整个流程大致如下:
管理员提前配置好表单,设置好要收集的字段,比如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岗位等;
表单内嵌入AI识别组件,如身份证识别、学历证识别等;
到现场后,张贴二维码或分发纸质二维码卡片,人员扫码填写;
拍照上传证件照片后,系统自动识别并填入关键信息;
填写完成后,后台实时汇总数据,可导出用于入系统或其他用途。
这种方式支持并发操作,每人只需花30秒左右,100人同时进行时,1小时完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05 用什么工具可以实现?
目前不少工具都支持二维码表单的搭建,但如果希望具备AI识别能力,需要工具本身提供OCR组件。
草料二维码是一个常见选择,支持创建自定义表单,并提供多种AI识别组件,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电表、仪表盘、学历证等。设置方式较为简单,适合现场快速部署。
其他工具如简道云、轻流等也支持自定义表单配置,但设置过程相对复杂,适合有技术支持的企业内部使用。
腾讯问卷、小鹅通等工具则偏向轻量级问卷,不支持证件识别,适用场景有限。
从功能完备性与使用门槛的平衡来看,草料二维码是一个适合多数企业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对信息采集结构化和效率要求较高的场景中。
06 现场操作怎么安排更高效?
工具选好了,现场执行也很关键。一个合理的流程可以让效率最大化。
首先,提前准备好表单,设置好所需字段,测试AI识别是否准确。
打印二维码张贴在进场处,或直接印在胸卡、通知单上发给人员。
安排1~2名引导员,协助不会使用手机的个别人员操作扫码和拍照。
允许人员分批扫码填写,后台实时监控填写进度,如发现遗漏可以提醒补录。
如有个别不具备操作能力人员,可准备备用手机或平板,由工作人员协助填写。
完成后,管理员可直接导出数据为Excel表格。
07 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字段设置不宜太多,突出关键信息;
提前测试能发现字段设置问题或识别异常,避免临时修改影响流程;
表单导出格式建议提前确认,避免身份证号被Excel自动处理为科学计数等错误格式。
08 总结
信息登记看似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实则直接影响到项目启动、用工合规、后续管理等多个环节。过去那种靠纸、靠拍照、靠人工整理的方式,不仅效率低、问题多,还经不起规模化使用的考验。
通过二维码表单配合AI识别组件,可以让信息登记这件事变得轻量、高效、可靠。人员扫码后上传证件,系统自动识别填写,无需人工输入,大幅减少操作时间与错误。
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或项目,也需要经常进行人员信息收集工作,不妨试试这种方式。工具本身并不复杂,关键是流程清晰、现场组织合理。用好之后,原本要花一上午的活儿,压缩到一小时之内完全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