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宣布了一项“超级芯片技术”的突破,看上去确实挺厉害。
外媒的热度还没散,美国这次又在全球科技圈搞了个大动作,曝光了2纳米以下制程工艺。
光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有点高深,反正就是晶体管密度更高、计算能力更强,同时功耗还能降下来。
有消息称这种技术如果商用起来,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会迎来一些变化。
美国制造商也表态了,说两年内会让这种芯片进入消费市场,听着挺吓人。
有些人估计已经开始担心,要是我们再被这种技术甩开,那差距可能会更大了吧?
你要说中国的芯片行业没进步,那肯定是不公平的,但问题也确实一堆一堆的。
高端光刻机还是搞不定,也没有资源能砸出个“顶级设备”,总得靠人家进口。
我以前看过一个节目,说我们芯片行业可能会被逼回90纳米水平,还有点夸张,但不无道理。
还有些企业吧,干起事来就盯着眼前那点利益,蹭热点、赚快钱都很积极,大方向上却落后了好多步。
研发的事本来就要靠时间和积累,不愿意沉下心,几年后说不定真的得摔大跟头啊!
这么讲可能不中听,但很多时候,这种急功近利就是把自己往死里整嘛。
另外就是人才外流的问题,听着就让人犯愁。
不少优秀工程师去了国外深造之后,就没再回来,有点遗憾吧,说不准他们心里怎么想的呢?
国内人才储备本来就不厚实,这么一走,又空了一块儿地方出来。
还有些矛盾难解,一直折腾在资源分配上,“内耗”成为常态,被拽住脚的人可不是别人,就是“自己人”。
之前看到外媒评论,说中国芯片行业是“自己人卡自己脖子”,听着难受,但好像也有几分意思……你说是不是这样?也不好评价。
不过我们完全没希望了吗?那倒也不是。
像存储芯片和封装测试这些领域,不少企业还是尽量追着国际水平跑,也拉近了一些差距。
但这些成绩够不够打赢“耐力赛”?估计大家心里都有点谱,只是没人提出来罢了。
咱家倒是一直在扶持,比如稀土材料、高纯硅片这类做原料的东西,我们相对占优势。不过临门那几脚核心技术,总感觉还差那么一点意思,你说咋整呢?光给钱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其实我觉得现在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多培养年轻人,多抓基础学科研究这个根本环节吧!别再想着速成什么顶尖成果,那都是假的呀!科研真要作扎实才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科研环境也是个老大难,你看那些搞研究的人,还得花时间写报告、应付检查,早就疲于奔命了吧?很多年轻人才刚起步,还没发挥出来呢,就被体制拖垮了,挺惋惜人的。
记得我小时候看电视,总觉得科学家是多么牛的人物,如今长大后才知道,他们生活里那些乱七八糟的顾虑比谁都多,也许我童年的想法太单纯了吧?
最后讲回美国这次发布的“超级芯片技术”——它厉害吗?是挺厉害,但未来谁笑到最后很难讲,不仅仅看技术,还得看谁扛得住折腾,看久了其实一切都是动态变化嘛。
风起时总有人措手不及,有人逆风飞扬。这场仗,到底输赢未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