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已有26家企业抢先签约落地,产业集聚“强磁场”效应初显。
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是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采用“1+1+8”产业集群模式,形成从单机研制到数据服务的全产业链闭环。其“出厂即发射”的区位优势,使卫星年产能有望从初期1000颗提升至3000颗,直接支撑我国“千帆星座”等三大卫星互联网计划。
据分析,这种产业集聚效应预计将带动5000亿元关联产值,为商业航天中的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等环节创造持续增长动能。
自2023年高层会议首次将商业航天纳入新兴产业布局以来,国内政策面持续加大对商业航天的扶持。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重点推进卫星互联网建设;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推动商业航天安全健康发展”。
展望后市,中研普华预计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规模达2.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3.5%,其中卫星导航占比50%。赛迪智库强调低轨星座将带动发射服务年增速超35%。
具体到A股市场,光大证券认为,随着文昌超级工厂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成型,中国商业航天已从政策培育期进入市场化竞合阶段。机构普遍看好卫星互联网带动的全产业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