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未来用非常短的时间、以三款超高性价比的新品,从一个行业新手已经逐渐演变成了自带一定流量的品牌,甚至有几场展会出现了需要排队试听的情况,可以说已经在起步阶段开了非常好的头。这副森林乐鸣,从去年的SIAS深圳展会上就已经亮相,那会儿我记得是搭配了一个比较粗的绿色线材,整体的开发周期拉的比较长,虽然只是一个几百元的产品,但是在逆转未来家族里已经是最贵的一副,态度上看似是谨慎的、但实际的单元选材与调音层面又是非常大胆的——这是一副木振膜的产品,我们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能见到用木振膜做全频段振膜的入耳式产品。
“森林乐鸣”的命名很好地隐喻了木振膜的材料,外形比起大小调那种高辨识度的腔体形状而言也采用了更为保守的类公模式佩戴设计,腔体外部的部分没看到什么木头元素的痕迹,但是在腔体边缘的地方做了一个橡胶的缓冲区,我一开始以为它同时也是起到泄气的作用,但扒开以后发现不是,它的作用就是能够让佩戴时皮肤的触感更柔和舒适。
东西虽然不贵,但是配件相当豪华,紫色的皮质收纳包内部容量非常充裕,标配的四种材料的耳套也都有序地放在盒子里并且有支架固定,原配线是3.5/4.4可换插头的0.78mm,线芯部分由无氧铜、合金铜、银铜合金、石墨烯铜等多种材料组成,这根线本身也是一个“重调味”的线材,应该在调音里起到了比较高比例的介入作用。但还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这次逆转未来标配的四种耳塞套从材料特性、内导管的直径、长度和开孔大小都不一致,能够带来非常显著的听感变化,下文会针对这个部分做一些详细分析。
森林乐鸣本身搭载的是一个10mm的双磁路双腔体的复合型振膜,而木振膜则作用在球顶的部分,利用其内部结构所带来的刚性与阻尼特性达到了一个比较自然的听感状态,而且虽然JVC有大量的木振膜老品珠玉在前,但我并没有在森林乐鸣身上看到任何模仿的既视感,基本是还是符合一个正常现代型高素质振膜的声音底子、但是有着非常温润宽松的中频表现,不用担心会有老木振膜产品的那种闷、糊、软、暗的感觉,而且即便是JVC家族中声音最干净通透的FWW、FW1800、FW8等型号,其声音表现也也和森林乐鸣还是有着比较本质的风格区别,所以本文就不对JVC的老型号做任何参考对比了。
作为木振膜而言,如果做的味道过强肯定有人会觉得在刻意模仿前辈、做的太偏素质又可能会给大家带来太大的心理预期落差,所以对于素质和韵味的平衡上,对逆转未来其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这个难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市场层面的。从交出的答卷来看,我认为大部分搭配下,森林乐鸣还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乐感派,但在中低端价位做乐感派的调音肯定也是会有得有失的,首先素质层面做的好的地方在于解析力、密度、两端延展,都是站在千元价位也称得上第一梯队的、与一些贵几百元的塞子没有什么明显的落差,但其比较突出人声的调教、以及非常优秀的人声气息丰富度、绵密感,则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了它的器乐结像凝聚力、线条感,并且声场纵向的高度和深度都比千元档主流的动圈有所劣势,不过声场中相对做的优秀的点在于边际感较弱、混响是向四周发散的,很符合“传统动圈”爱好者对声场氛围感的表达,即便是硬规模不算大,它在听Live类录音的时候依然有着很自然的空间混响与足够的临场感。
森林乐鸣的低频其实比预期的要少很多,整体而言还是一个适中的量感,下潜够深但并不是那种要给你一口气钻到地里的程度,在适度的节点会有明显的回弹感,相比于JVC家族那种Delay拉满、速度感慢到底的调教,它还是尽可能照顾到了主流大众的听音口味,在打击感、大动态、与低频深度之间是相对平衡的,但也有一定的残响氛围修饰,和绝对干净的低频表现还是有一定距离,如果你平时听听摇滚、电音或者偏巴洛克时期的鼓点,更追求低频的干净利落,那可以尝试更换一下器乐导管,下盘的纯净度与瞬态会一下子就拉上去一些。
人声与高频的部分其实可以统一起来讲,因为特性就是那种空气感很足、听着很有声浪感的听感,不论是人声还是器乐都有非常好的蓬松感,听感是非常鲜活明快的、但不强调高频的线条与棱角感。虽然逆转未来为了照顾海外市场,在曲线层面还是会非常照顾哈曼的走向,但和大小调听起来,它的高频是更蓬松、能量感更发散的,音色显得非常细腻有质感,但如果非要去推敲什么弦乐群奏的控制力、结像凝聚感,那还真是难为它了,如果是简单的一些SOLO和三重奏我觉得是加分项,对于复杂场景而言,不论是现代派的OST还是大编制,都不算是森林乐鸣的强项。但是这个人声啊,真的exciting!其实我个人私底下没那没爱听那种非常甜的女声,但听到这货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把柴阿姨和熊光的专辑给找出来听了,口型清晰、唇齿细节丰富但齿音压制良好(不是那种完全抹干净了的齿音),女声的气息、尾韵、颗粒感都非常有毒性,而且不会像一些高频给的偏亮的塞子那样人声的位置和密度会有些往鼻腔那儿怼,给到的人声位置非常舒服、贴脸但头中效应控制良好。
以上的这些内容,大部分是基于蓝色的耳塞套去写的,也就是内径短、开孔偏大的那个,它本身的声音底子相对干净、但密度较高,低频相对适度与平衡,人声也不会过分怼脸,加上我个人不喜欢那种很黏耳道的硅胶套,所以我认为在试听的时候可以着重参考一下这个套子。耳塞套的佩戴感受千人千面,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绿色套(内径长、开口偏小):这个套子是人声质感最佳、最绵密、HUFI佬可能最喜欢的一个,低频也给的更多、更弥散而削弱了一些速度感,声场偏近、纵深表现是最差的,但能够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人声方面,气息表现在四个耳塞套里是最佳的,重度Vocal党选这个。
灰色套(接近常规耳塞套的内径与开孔,材料柔软度接近AEX70):这个套子是里面我觉得柔软度最好、最容易获得极高耳道密封性的一个,戴上去很像Acoustune AEX70的感觉,那玩意可得卖大几十一对啊...它的声音会更现代一些、高频更亮,齿音也会稍稍多了一点但不算刺激,整体的底子非常干净、结像也最清晰,人声的形体略有收束,我觉得比较适合听电音、摇滚、ACG燃曲和小编制。
白色(内径和开孔大小适中,半透明、比较黏耳道,很类似于水月雨清泉套):这个套子是龚老板平时用的套子,但我个人也最不喜欢这副,佩戴是一方面,因为我不喜欢任何摩擦力过高、会黏耳道的套子,但它在佩戴的时候如果能够选择小一号的会更好,也是能够做到很高的贴合度。它的声音和灰色套听起来比较接近、也没有它那么的素,在用力往里怼的前提下有点介于绿色与灰色之间,也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感觉,但我佩戴不舒服,所以没有用这个套子做参考。
从风评上来看,森林乐鸣前期比较凶猛的推广攻势最终还是能够在口碑层面把产品给稳住,并没有因为热度过高而出现反噬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靠其够硬的产品力来实现的,也算是一次“木振膜技术的现代应用”,我相信木振膜作为全频单元如果真那么“好用”的话,国产厂家们是不会放过这个流量与噱头的,但第一个中国本土的全频木振膜动圈耳塞居然是让一个新锐品牌给做了出来,这背后的难度可能只有逆转未来自己知道了。抛开木振膜本身的噱头而言,产品本身我给到高度好评与推荐,泛流行党值得作为首选考虑的一个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