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Brewminate 使用 AI 创建的图像, 根据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这些剪币戒指在城市和乡镇的阴影中运作。
马修·A·麦科斯
公共历史学家
引言:信任、货币与犯罪企业在中世纪,对货币的信任是商业、主权和社会秩序的基础。由国王铸造并经神权认可的货币,其完整性支撑着欧洲各地的封建经济。然而,即使在这样的体系下,货币价值并非抽象固定——它取决于每枚硬币中贵金属的重量和纯度。这创造了一个难以抗拒的剥削机会。硬币剪边,即从硬币边缘削去少量金属的欺诈行为,成为中世纪最广泛和最有组织的经济犯罪之一。这种犯罪通常由秘密网络——即硬币剪边“团伙”——进行,它既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又以难以执法而闻名。这种普遍性迫使君主们反复重新铸造货币,打击犯罪分子,并应对一种反映了中央权威与分散化犯罪企业之间张力的金融犯罪。
硬币剪边的本质展示硬币生产的历史重现者。/ 感谢约克英格兰的约维克维京中心提供, 维基媒体共享
与现代社会信用货币不同, 中世纪铸币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其内在金属含量。例如,一枚银币被期望含有特定重量的白银。然而这些硬币在手中流通了数十年,有时数百年,并且容易受到磨损的影响,更危险的是人为的篡改。硬币剪边涉及将贵金属硬币的边缘削薄或切割,收集碎屑,然后熔化提取金块。修改后的硬币仍然在流通中,但每一枚都略有减少——导致通货膨胀、不信任,并常常导致全额重量硬币的囤积。
剪币行为并非孤立事件。在许多情况下,这是由有组织的犯罪团伙所为。这些团伙使用简单的工具,如锉刀、刀具和冲床,破坏硬币,然后协调销售或熔化金属以获取利润 1。由于重量差异通常很细微,商人和公众难以察觉,除非单独称量硬币——而在大多数日常交易中,这是一个耗时且不切实际的过程。
经济后果与公众恐慌大规模剪币的后果非常严重。随着剪币在流通中,它们破坏了货币的信誉,促使人们称重或拒绝可疑的硬币,并囤积未受损的硬币。这扰乱了贸易,并在货币流通量高的城市中心制造了恐慌。在英国、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周期性的货币危机迫使统治者收回贬值或剪过的硬币,并发行新的硬币——这是一个代价高昂且后勤艰巨的过程。2
在爱德华一世(在位时间:1272-1307)统治下的英格兰发生了一起尤为严重的案例, 他在 1279 年启动了全面的货币重铸以应对银币的大量剪边问题。这次重铸不仅涉及更换受损的硬币,还引入了边缘铭文(硬币边缘的传奇铭文)以阻止剪边——这一做法后来影响了现代的滚边技术。3 然而,即使在这些改革之后,根本问题依然存在,其根源在于执行起来容易以及利用系统的巨大诱惑。
硬币剪裁环的作用威廉一世便士,由利维斯铸造。/ 谢谢 PHGCOM,大英博物馆, 维基共享资源
剪币行为很少是孤立或偶然的。许多罪犯以有组织的团伙形式活动,共享设备并协调分销。这些团伙秘密运作,有时在城市飞地或流动社区中。成员可能包括铁匠、钱款处理者或熟悉货币物理特性的人 4。一些团伙跨越区域,跨越边境以利用不同的货币体系并逃避检测。
当局常将犹太人和外国商人归咎为剪币事件的罪魁祸首,将少数族裔社区作为替罪羊。1279 年至 1281 年英格兰对 280 多名犹太人进行逮捕和处决,指控他们剪币,就是这一趋势的例证。虽然有一些证据表明某些个人参与了其中,但许多历史学家认为王室利用这些指控作为没收犹太人财富和财产的借口,特别是当犹太社区作为皇家金融家时 5。这种剪币案件的政客化显示了货币犯罪如何被操纵以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目标。
法律应对与惩罚爱德华一世 / 谢辞 大英百科全书 ,公共领域
鉴于王室权威和经济秩序的损害,中世纪统治者将硬币剪裁视为重罪。惩罚通常非常严厉,常常涉及伤残或处决。在英国,1275 年的《犹太人法》和 1280 年的《威斯敏斯特法》为剪裁者规定了严厉的惩罚,包括绞刑或火刑。6
世俗法庭与教会机构合作打击剪币团伙,尤其是在犯罪行为与亵渎行为相关时,例如熔化教堂供奉中祝圣的硬币。地方官员被授权调查可疑的剪币者,一些城市建立了监视系统或行会检查制度来检测轻质硬币。
然而,检测仍然是一项挑战。称量硬币在非大宗交易中并不常见,而伪造者在其篡改方面变得更加狡猾。一些剪币者甚至学会了用锡或铜填充物替换碎屑,以掩盖重量的损失。7 伪造硬币者与当局之间的斗争变成了一场技术军备竞赛,与更安全的铸造方法的发展相平行。
文化记忆与遗产在中世纪的想象和道德讨论中,硬币剪裁占据了一个生动的位置。它不仅与贪婪和叛国联系在一起,还与违反神圣秩序的更广泛主题相关联。由于钱币承载着国王的形象——通常被认为是上帝的受膏者——损害一枚硬币在象征意义上损害了政治实体和神圣的权威链条。8 编年史和布道中描述硬币剪裁者为“经济异端”,这种罪行进入了文学和市民戏剧。
长期应对剪币行为塑造了铸币技术的演变。到了早期现代时期,为了防止篡改,人们采用了诸如磨制硬币边缘、刻纹和更均匀的合金等创新技术。9 然而,数百年间剪币行为的持续存在,凸显了在现代经济之前维持货币完整性的困难——以及那些试图破坏它的人的持久才智。
结论:信任货币中的欺诈中世纪的剪币圈利用了当时货币体系的核心漏洞:价值的物理性质。在银子和黄金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而是财富本身的时代,即使是微小的欺诈行为也会产生系统性的后果。剪币揭示了经济信任的脆弱性、国家执法的局限性,以及在危机面前归咎于替罪羊的危险。
这些剪币圈在城市和乡镇的阴影中运作,考验着王权的范围和公民机构的韧性。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犯罪故事,更是物质交换与社会信仰之间复杂关系的体现——手头的硬币与其价值背后的信仰。
附录脚注
- 彼得·斯普福德,《货币及其在中世纪欧洲的使用》,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76-179页。
- 约翰·H·芒罗,《“价格革命”的货币起源:1470-1540 年的南德意志银矿、商人银行和威尼斯贸易》,《全球联系与货币史,1470-1800》,Dennis O. Flynn、Arturo Giráldez 和 Richard von Glahn 编(Aldershot:Ashgate,2003 年),第 29 页。
- 罗里·奈史密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货币与权力:757-865年的南英格兰王国》(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24-226页。
- 托马斯·K·希贝尔-霍尔姆,《港口、海盗与海上战争:14 世纪的物流与大西洋经济》(莱顿: Brill 出版社,2013 年),第 82 页。
- 罗宾·R·曼迪尔,《英格兰的犹太解决方案:实验与驱逐,1262-1290》,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 100-103 页。
- 威廉·斯图布斯,《 英国宪法史选集及其他插图 》,第 9 版(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13 年),第 376-377 页。
- 罗伯特·洛佩兹和艾文·雷蒙德,《 地中海世界的中世纪贸易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55 年),第 213 页。
-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L.A. Manyon 译(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1 年),第 120-123 页。
- 菲利普·格里森,《货币学》(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75年),第63-65页。
参考文献
- 布洛赫,马克。《封建社会》。L.A. Manyon 译。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1 年。
- 格里森,菲利普。《货币学》。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75年。
- Heebøll-Holm, Thomas K. 港口、海盗与海上战争:14 世纪的物流与大西洋经济 . 莱顿:Brill,2013.
- Lopez, Robert, 和 Irving Raymond. 《地中海世界的封建贸易》. 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55.
- Mundill, Robin R. 《英格兰的犹太解决方案:实验与驱逐, 1262–1290》. 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8.
- Munro, John H. “‘价格革命’的货币起源:南德意志银矿、商人银行和威尼斯贸易, 1470–1540.” 收录于 《1470–1800 年的全球联系与货币史》, 由 Dennis O. Flynn, Arturo Giráldez, 和 Richard von Glahn 编辑, 第 17–50 页. 阿尔索特: 阿什盖特出版社, 2003.
- Naismith, Rory.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货币与权力:757–865 年的南英格兰王国》. 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2.
- 斯普福德,彼得. 中世纪欧洲的货币及其使用 . 剑桥: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88.
- Stubbs, William. 《 英国宪法史选集及其他插图 》. 第 9 版. 牛津: 克兰登出版社,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