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办公场景下,视频会议终端的安全性成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支持 SIP 协议下 TLS、SRTP 加密以及 AES 媒体流加密算法,与采用国密算法,是当前保障视频会议安全的两大主流路径,它们在加密机制、应用场景和安全等级上各有侧重,终端对不同加密方式的支持也带来不同的安全效果。
SIP 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视频会议中常用的会话发起协议,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与 SRTP(Secure Real - Time Transport Protocol)是基于 SIP 协议的重要加密手段。TLS 主要用于保障 SIP 信令传输的安全,在会议发起、参与者加入、会议控制指令传输等环节,TLS 通过建立安全连接,防止信令被窃取或篡改,确保会议流程的正常运行。例如,当用户发起会议邀请时,TLS 加密能保证邀请信息准确无误地送达目标参与者,且不会被第三方截获。
SRTP 则专注于媒体流的安全传输,针对会议中的音频、视频数据进行加密。它采用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媒体流加密算法,AES 作为一种对称加密算法,以其高效性和高强度的加密能力著称。在视频会议过程中,无论是高清视频画面,还是清晰的语音通话,AES 加密算法都能快速将原始媒体数据转化为密文,即使数据在网络传输中被截获,没有正确密钥的攻击者也无法解密还原内容,有效保障了会议音视频的保密性。
国密算法,即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定的密码算法,如 SM2、SM3、SM4 等,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密码体系。与国际通用加密算法不同,国密算法从设计到实现都由我国自主掌控,不存在因国外技术 “后门” 带来的安全隐患。在视频会议中,国密算法可实现从数据采集、传输到存储的全链路加密。例如,SM2 非对称加密算法常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确保会议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和密钥传输的安全性;SM4 对称加密算法则可对音视频数据进行高效加密,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降低加密对终端性能的消耗。
国际加密算法与国密算法在安全应用上存在明显差异。国际加密算法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广泛,兼容性强,能与大多数现有网络设备和系统无缝对接,适用于普通商业会议、跨国企业沟通等场景。但由于其技术由国外主导,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如可能被特定机构预留安全漏洞。而国密算法的自主性和可控性更高,尤其适用于涉及国家机密、核心商业秘密的会议场景,如政府部门会议、军工企业内部沟通等,从根源上杜绝外部技术干预,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对于视频会议终端而言,仅支持国际加密算法,能满足常规的网络通信安全需求,在与全球各类系统对接时更便捷,但在处理高敏感信息时存在安全短板。仅支持国密算法,则在国内安全合规性上表现突出,尤其适合对自主可控要求极高的单位,但在跨国通信等场景下,可能面临兼容性问题。同时支持国际加密算法和国密算法的终端,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既能保障日常会议的高效开展,又能在处理敏感信息时切换到国密算法,提供最高级别的安全防护。此外,这类终端还可配备智能权限管控系统、数字水印技术、异常行为监测等功能,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让视频会议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安全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