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Cayin 凯音
型号:RU9
类型:便携解码耳放
定价:3199元
技术特征:双AK4493SEQ DAC,Nutube 6P1电子管,3音色可调
外观特征:带屏幕和滚轮的“大尾巴”造型
其他特征:Hyper模式最大输出功率1000mW(@32Ω)、磁吸设计
声音概述:声音中正,温暖润泽,还有凯音经典的三音色加成
适合人群:需要依赖手机听歌,又不满足于小尾巴音质的耳机发烧友;便携电子管爱好者;有便携USB-DAC需求的用户群体
一句话评价:3000元档便携前端中,同时兼具出色音质、经典韵味和易用性的优秀产品
凯音的RU9是今年5月20日上市的便携解码耳放新品,在烧友当中拥有很高的口碑,堪称“大尾巴”的顶流。从五月底到现在,我参加的展会和烧友聚会上都能看到RU9的身影。自从拿到RU9之后,这块“小砖头”已经不知不觉成了我日常背包出门时带得最多的前端之一,原因自然是音质好的同时还很方便,并且RU9自身的风格和驱动能力能够适配更多的耳机,甚至一些圈静铁旗舰和头戴大耳机也能轻松搭配;自带磁吸能直接“啪”在手机背面也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结合现在手机的尺寸,将原有的便携解码耳放也就是“小尾巴”这一产品形态做大,但不超出手机本身的宽度,从而与手机实现“捆绑”来解决传统小尾巴输出功率不足还要多消耗手机电量的问题——这个想法早在几年前就有厂家尝试过了,当中最成功的应该是乾龙盛的mub1,算是把这个理念执行得比较到位的;虽然mub1仅用蓝牙模式也有很不错的音质,但使用有线连接出来的声音还是能压蓝牙模式一头;但蓝牙模式毕竟拥有可以脱离手机单独作为“播放器”收纳的优点,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案自然就是“我全都要”。
RU9作为2025年的产品,当然是凯音在经过全面考量之后,将带电池的“大尾巴”产品形态融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做出来的产品。“带电子管的大尾巴”这样的宣传语一出,再加上凯音的金字招牌,马上就吸引了烧友们的注意。在5月的深圳展上,由于凯音展台只有一台RU9供试听,很多烧友单单冲着RU9排队都排了半个小时,比旁边试听R202和N30LE铜版的加起来还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大部分人在“听歌”这个行为上,对手机的依赖性还是很强的,而RU9本质上相当于一台3000多元的高音质播放器,以一个能接受的体积重量和你的手机绑定在一起,必要时还可以拆分开;甚至还可以插上外接电源开启DC模式,享受更干净的声底和更大的驱动力来当个“小台机”用。
RU9的外形设计很有凯音特色,这颜色,这屏幕,这滚轮,还有这熟悉的电子管窗口……一看就是凯音没跑了。而磁吸功能并不依赖皮套,RU9自身背板也带磁吸,“裸机”也可以吸在iPhone或者带磁吸环的手机壳背面。如果你觉得皮套影响了RU9的颜值,那么直接使用也没什么问题,btwRU9的裸机手感还挺好的……交互操作方面是基本的单片机逻辑,这个没太多好说的,好在RU9的菜单逻辑和层级都不复杂,上手难度是比较低的。唯一一个把我搞懵的操作是我在蓝牙模式下死活搜不到RU9,最后才发现它在蓝牙设备列表里的名字叫“Cayin BT DAC”……再btw,RU9的电池续航只能支撑四个多小时,不过充电速度也很快,半个多小时就能充满。
RU9和其他主打磁吸功能的尾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带电子管,并且引入了凯音经典的三音色设计,晶体管+电子管(经典)+电子管(现代)三种不同声音风格实打实地带来了不同听感。某位听了我的RU9之后跑去买了一台的烧友说,RU9的电子管音色如果抛开素质上的差距不谈,和N30LE的声音非常接近;但是在使用便利性上比后者可强太多了。
RU9的音质,在非DC模式下我觉得和N3Ultra大致处在一个级别,但开启DC模式的音质则能把后者甩开一个身位,关键在于声音的硬朗程度有直线提升——当然这不代表不插电的RU9就没法听,相反,我在日常使用中用得最多的是蓝牙(大概占到50%),其次是有线模式(大概35%-40%),最后那点才是DC模式。原因也很简单,RU9的设计初衷是“便携”,不受连接线束缚的蓝牙模式自然是通勤首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使用有线模式来提升音质;而外接电源的DC模式因为收到电源条件和不可移动的限制,用得自然是最少的。
细心的烧友读到这里可能会发现,实际上决定RU9受欢迎程度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它的音质和推力上限有多生猛,而是它的下限要足够高,要能完胜小尾巴,才能让对音质有要求的“手机听歌党”们“舍小弃大”。在一个多月的使用中,我不断使用手头更加高端和难推的耳机来测试RU9的音质下限;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我手机蓝牙连着RU9,耳机是VOLK AUDIO的星辰,听着梅耶的《琴诉巴赫》,丝毫不会觉得推力不足或是素质不够;而日常出门搭配RU9我用得更多的是ARTPICAL的米迦勒,同样是一条不算好推的塞子。因此,RU9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可以在外出时真正代替中端便携播放器的东西。
RU9声音相当饱满,暖润的风格有着凯音一如既往的传统。最难得的点在于声音不“软”,全频段有着较为硬朗的形体感和线条感。即使是晶体管模式,也有着不错的润度和基础的厚度表现。低频量感充沛弹性出色,包围感和由此而来的氛围感都很不错。中频柔和细腻,结像大小适中,距离稍近,解析虽然不是特别突出,但对于人声演唱或乐器演奏的情感有较为丰富的表达。而开启电子管后,中频的厚度和暖度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此时整体声音会变得更为“流行”一些。RU9的人声没有特别明显的羽化痕迹,走的是稳重而润泽的路线,不会刻意强调中高频的线条来营造些许刺激。高频部分RU9同样是润而不燥,延伸出色、解析出众,别看是电子管但并不HuFi,而是略显认真严肃的高频,用来听钢琴曲或是OST类型别有一番享受。
如果将RU9插上DC电源激活Hyper模式,则声音的纯净度、能量感、线条感、解析力会有进一步的加强,尤其是推旗舰耳塞,面对高端播放器硬是听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气势来……
大编制古典严格来讲不算是RU9的强项,毕竟按照大声场、高动态来要求的话,RU9比起正儿八经的高端播放器还是差点意思;但作为“大尾巴”,它的开阔声场和表现不错的动态范围又纯属“越级发挥”,毕竟这东西是真的能抢走同价位甚至更高点价位播放器的饭碗的……在适配的音乐类型方面RU9凭借着自身对耳机耳塞的百搭性,可以说没有短板。除非你不喜欢暖润型的声音,否则很难拒绝这台在“大尾巴”领域各种buff叠得飞起还完全不翻车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