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苹果对 iPhone 品控要求非常严格,且每部机型可以获得长达 5 - 6 年的 iOS 系统更新支持,iPhone 耐用因此而闻名。
过去,苹果很少向外界展示 iPhone 背后的一些故事,然而今年变了。
据科技媒体 9to5Mac 报道,在今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5)结束后,苹果罕见的邀请媒体和嘉宾,参观了其耐用性测试实验室,并现场演示了产品测试过程。
苹果表示,每款 iPhone 在发售前需通过至少 10000 台设备的严苛测试,涵盖环境、防水、跌落及振动四大关键项目,充分展示了苹果质量保证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环境测试,模拟全球极端气候
苹果产品在全球 175 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并在全球设立多个实验室(如上海、深圳),因此实验室模拟了多样化的极端环境:
盐雾测试:设备暴露在盐雾环境中长达100小时,模拟沿海高腐蚀性气候 。
沙尘测试:使用亚利桑那沙漠的细沙模拟沙尘暴,检测颗粒对扬声器、充电口等部位的侵入。
温湿度与光照:包括高温(40℃)、高湿(90%)、紫外线暴晒(50小时等效数年日照)等,确保设备在长期使用中不褪色或变形。
特殊场景:AirPods需接受人工汗液和耳垢测试,以应对实际使用中的生物腐蚀。
二、防水测试,IP68防水性能
iPhone 等产品通过防水测试获取 IP68 等级认证,这意味着设备完全防尘,且可在 6 米水深中浸泡 1 小时后仍正常运行。
具体流程为先进行模拟雨滴与滴水测试,以获得 IPX4/IPX5 等级;再进行高压喷淋测试,获得 IPX6 等级;最后通过加压舱浸水测试,模拟 1 米与 6 米水深环境,分别对应 IPX7 和 IPX8 等级。
此外,苹果还针对果汁、苏打水、防晒霜、香水等日常液体进行了额外测试,以更贴近真实使用风险。
三、跌落测试,机器人复现场景
苹果使用专门开发的机器人系统,以不同角度、在不同材质地面,如颗粒板、花岗岩、沥青板上,对设备进行高频次的精密跌落操作。
每一次跌落后,工程师会使用专属程序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测试覆盖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风险场景。
据悉,苹果内部测试高度远超行业标准(如1.5米),且循环次数更多。例如,iPhone 16 Pro的超瓷晶面板耐摔性,较前代提升50% 。
四、振动测试,运输与使用场景模拟
该环节聚焦于模拟 iPhone 在如摩托车挂篮中等高频震动环境下的使用情况。
苹果使用振动平台复现不同类型摩托车制造商的特征频率,让设备在长时间、多频段震动中暴露,确保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持续振动而造成硬件损伤。
事实上,这并不是苹果首次向外界展示 iPhone 耐用性测试实验室,比如:
2016 年:苹果曾允许少数媒体(如《连线》杂志)短暂参观部分测试环节,但未深入公开细节。
2019 年:在回应iPhone“弯曲门”争议时,苹果发布过测试视频,但未开放现场。
2023 年:欧盟压力下,苹果披露了部分电池测试流程,但仅限文字说明。
但今年是首次以“全流程+实机演示”形式展示四大核心测试项目,并允参观者参与互动,是近年来最系统、最透明的一次公开展示。
不过,苹果此次仍保留了一些核心测试的保密性,如供应链测试、软件老化测试、车祸级冲击或化学腐蚀测试等极端案例。
过去,苹果仅展示单一测试(如防水),而此次覆盖10000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测试,全面揭露了苹果将 iPhone 的平均使用寿命延长至5年以上,保外维修率十年间降低40%背后的努力,进一步巩固其“硬件耐用性”行业标杆地位。
过去,苹果都不屑提这些,今年罕见全面公开,有点不像苹果的风格啊。这是要学雷布斯,反向输出?对此小伙伴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