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浪科技援引自eSIM产业链人士消息,时隔两年,中国三大运营商终于要重启eSIM业务了,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放开。
不过,据中国经营报消息,运营商的确将重启eSIM业务,但不涉足手机。
报道称,中国联通携手中兴通讯推出了基于 eSIM 技术打造的云电脑 PAD 产品,侧面印证了电信运营商将重启 eSIM 业务的传闻。
报道还称从运营商相关人士处获悉,目前运营商 eSIM 业务已经恢复,但仍集中在物联网及智能穿戴领域,手机 eSIM 业务暂不会涉足。
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在对相关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后续业务将逐步开放。而中国联通步伐最快,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等 25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率先恢复了 eSIM 业务。
2023年5月至7月,三大运营商曾相继发布公告,宣布由于业务维护升级,暂停办理 eSIM 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恢复办理时间另行通知,此后,运营商未再公布该项业务恢复的消息。
此前,知名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 iPhone 17 Air 国行版将移除物理SIM卡槽,转而用eSIM;另外年底的骁龙 8 Elite Gen 2 手机和华为新机均在测试eSIM。
如果前述消息属实,那么 iPhone 17 Air 国行版以及其他旗舰机型的eSIM商用落地也就希望渺茫了。
eSIM带来的好处毋庸置疑,如取消实体卡槽后,手机将更加轻薄、防水;换号不换卡,用户切换运营商更简单方便;在用户一键换网的压力下,运营商势必会推出更优惠的资费以及更优质的服务;eSIM还能推动智能硬件普及等。
尽管如此,eSIM也面临兼容性、运营商支持、信息安全、隐私法规和费用问题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