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的创业趋势正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逐渐清晰,结合当前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向:
一、传统模式升级,聚焦实际效果与成本优化
智能体在变现上并非完全颠覆传统,而是对原有模式进行升级。例如:
- 替企业降本增效:通过替代部分人工操作(如客服、自动报告生成)直接节省企业运营成本,按节省金额或服务量收费。
- 精准流量入口:智能体通过对话深度理解用户需求(如旅行智能体直接订酒店),相比传统广告更精准,可获取佣金或按效果分成。
- 构建智能生态收“过路费”:类似小程序平台,大公司提供开发基础工具(如微信小程序框架),开发者在平台上开发各类智能体,平台从中抽成,形成多方共赢。
二、新场景与新玩法涌现,支付链路更丝滑
智能体的独特性催生了新变现方式:
- 支付功能深度嵌入:如微信支付与智能体结合(如BotCash平台),用户可在对话中直接完成支付,大幅缩短链路,为满意服务的即时变现提供便利。
- 模板收费与定制化服务:开发者可将智能体模板在平台(如coze商城)设置为收费(如9.9元),用户购买后可学习或复用模板;同时,针对品牌需求提供定制化智能体服务(功能、品牌形象适配等),按定制难度收费。
三、分层发展,工具型与决策型智能体差异化盈利
未来三年(至2027年左右),智能体商业模式将逐渐分层:
- 工具型智能体:以自动化重复劳动为主(如处理表单提交、信息查询),通过走量实现规模化盈利。例如,某智能体在采购场景中,信息完善率提升87%、转化率提升31%,显著提高收益。
- 决策型智能体:能辅助或替代人做复杂判断(如金融、医疗领域的专业建议),因技术门槛高、价值深度大,可卖出高价。
四、生态闭环加速,分发与变现一体化
构建“开发-分发-变现”生态闭环是关键趋势。例如百度百青藤提出智能体分发及变现一体化方案:
- 开发端:降低门槛(如“一句话开发智能体”),吸引企业、个人开发者参与(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已覆盖10万家企业、60万名开发者);
- 分发端:依托媒体流量资源,将智能体与场景个性化匹配,提升用户使用时长;
- 变现端:结合传统广告(双端差异化运营)与新型收入(如智能体相关佣金),实现多方共赢(2024年百青藤DAU覆盖超8亿,变现能力提升30%以上)。
五、聚焦垂直场景,小而精智能体更易盈利
“万能AI”易陷入同质化竞争,解决具体痛点的垂直智能体(如仅处理保险理赔的智能体)更易快速盈利。这类智能体因专注性强、用户需求明确,商业化路径更清晰。
六、合规与用户信任是关键前提
需注意金融、医疗等敏感领域的合规问题,解决“黑盒子”决策透明度,同时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才能让智能体从“工具”升级为“生意合伙人”,深度嵌入用户核心业务。
总体来看,智能体的变现趋势正从“流量争夺”转向“需求理解与决策支持”,结合生态构建、场景垂直化及模式创新,未来将成为智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创造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