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燕 上海报道
协作机器人界,近来颇为热闹。
5月中旬,优傲机器人发布了其迄今为止速度最快的协作机器人UR15,最大TCP(Tool Center Point,工具中心点)速度为5m/s。这一纪录在7月初被刷新:ABB推出PoWa协作机器人系列,TCP速度高达5.8m/s。
另外在6月底,越疆机器人推出大负载协作机器人CR 30H,负载30kg,关节速度达300°/s。虽未提及线性速度,但该关节速度是目前已知30kg负载级别协作机器人中的最快速度。
协作机器人的快速“上新”,背后不仅有大型企业复杂产线的升级需求,也有中小企业的自动化起步。
“过去几年,机器人行业尤其是协作机器人显著增长。”ABB机器人业务部全球总裁马思康指出,这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自动化升级,哪怕没有大型工厂,也需要小型、紧凑型机器人做一些自动化工作。另一方面,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协作机器人、协作生产车间需求,即使是大型工厂,也需要人机协作。
而随着制造业对自动化、人机协作需求的增加,协作机器人正加速向“高速+大负载”方向迈进。协作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传统界限,也正在逐渐模糊。
更高速度
作为与人类在同一工作空间内协同作业的机器人,传统协作机器人的速度通常在2.5m/s之下。
而近日发布的协作机器人,相继刷新速度上限:UR15的最大TCP速度为5m/s,PoWa的TCP速度高达5.8m/s。
相较汽车制造中典型六轴机器人的1.5-2m/s,高速协作机器人在保持协作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工业级速度,是快速拾取和放置、码垛及机床上下料的理想选择。
“在工厂里面,协作机器人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好。”ABB集团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中国区总裁韩晨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直言,协作机器人速度较慢,在工厂自动化刚开始时较为适用,但随着产能的提升,协作机器人往往就不适用了,很多情况下要换工业机器人。
这催生了新的研发需求。据韩晨介绍,PoWa可以在低速、高速两个模态下运转:一方面,新生产线刚建立时,可能人和机器共同操作;但随着产能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机器有必要提速。这时候引入安全装置,机器人可以达到5.8m/s的速度,能够与工业机器人对标。
另一方面,如果工厂在某一个工段需要用高速的协作机器人,接着转场或者有新产品介入后要降速、和人协作,也可以通过软件设置达到这一效果。
协作机器人能够达到工业级速度,意味着其既保留了协作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又弥补了传统协作机器人在效率上的不足,将有助于拓展高节拍作业场景。
而协作机器人能够兼顾慢速与高速,也将有助于中小企业柔性部署:在某些高节拍作业场景下,协作机器人可以通过提高速度来与工业机器人协同;在某些精细操作场景下,协作机器人可以通过降低速度来提高精度,避免抖动和误差。
更大负载
如果说速度影响着协作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作业节拍,负载能力则影响着协作机器人能够完成的任务类型和工作强度。
按照负载,协作机器人可以分为轻载协作机器人(7kg以下)、中载协作机器人(7-12kg)、重载协作机器人(12-20kg)、超重载协作机器人(20-30kg)、特超重载协作机器人(30kg以上)。
此前,轻负载占据中国协作机器人主要市场: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负载在7kg以内的轻负载协作机器人所占比重为55.96%。
但近日推出的协作机器人,均为大负载:越疆机器人的CR 30H有效负载达30kg,ABB的PoWa初始型号负载覆盖10kg、13kg,未来将扩展至7kg-30kg六种型号。
“去年开始,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大负载、大工作空间要求的协作机器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ABB机器人业务部中国区协作机器人生态系统负责人吴非观察到。
协作机器人提升负载能力,将有助拓展其在重型任务中的应用,如食品整箱码垛与原料搬运,汽车轮毂、电池模组、座椅搬运安装,重型金属工件转运,激光切割上下料,半导体晶圆搬运与封装等中大型工件处理与跨工位操作。
而以往,大负载机器人往往速度较慢,高速机器人则负载能力有限。协作机器人如何在速度与负载之间取得平衡,还将考验集成商的运动控制算法、振动抑制、轻量化设计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