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苹果在今年的 WWDC 没溅出水花,郭明錤忍不住在小米 AI 眼镜发布后,曝光了苹果 7 款头戴设备的路线图。
2027 年 Q2 量产无屏智能眼镜,直接对标 Ray-Ban Meta 和小米:无显示设计、声控+手势交互、集成拍摄与 AI 环境感知,目标出货 300-500 万台,并助力该品类在 2027 年拿下全球超 1000 万副的出货量。
这个数字代表着什么?
Meta 两年干了 300 万,小米首发拿下 25 万(业界传言),苹果一出手就奔着一年 500 万出货量,助力 AI 拍摄眼镜品类五年迈入千万级!
苹果将这款眼镜定位为「TWS 耳机与手机摄像的替代者」,这个产品逻辑并不陌生——几乎每一个参与「百镜大战」的国内眼镜品牌,都用过「耳机和相机替代者」和「解放双手」的概念。
△ 小米 AI 眼镜
只是 2027 年 Q2,这龟速,对得起全球果粉的期待吗?
而曾被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 Vision 系列在经历了此前的失败后,其发展路线则更为谨慎:
2025 年 Q3:仅升级 M5 芯片的 Vision Pro 小改款,出货量 15-20 万台,核心目的是维持曝光度、清库存和维持苹果打造的开发生态,并探索 XR 头显的应用;
2027 年 Q3:轻量版 Vision Air,用塑料+镁合金替代玻璃、钛金属、减少传感器数量,将 Vision Pro 被人诟病的重量降低 40% 至约 360 克,售价则有望下探至 1500~2000 美元区间;
2028 年下半年:采用全新设计的 Vision Pro 2,采用新材质与 Mac 级芯片,价格下降 20%-30%。
△ Vision Pro,图源:Shapr3D
此外,苹果还有两条产品路线,尽管并不清晰,但也值得关注:
2028 年下半年还会亮相一款语音控制 + 手势控制的 XR 眼镜,采用 LCoS 与光波导,支持全彩显示,AI 功能被视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还有另一款类似的产品在开发中,但量产时间更晚。
△ 豪威科技(OmniVision)在 2023 年推出面向 AR/VR/XR 设备的 LCoS 面板
原计划于 2026 年量产的一款重达 120~130g 的显示配件,可以通过有线连接从而将苹果设备(如 iPhone)的画面显示在眼镜上,显示上采用 Birdbath 光学元件与电致变色调光作为额外卖点。
△ 图源:Techweartrend
不过,由于苹果认为这款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已于 2024 年第四季度暂停开发进度。目前苹果仍在讨论其未来定位和规格,若一切顺利,项目或将重启。
湾里锐评:苹果将头戴式设备当成下一个消费电子的关键趋势,尽管诸如 Meta、小米、谷歌等大厂已经有产品亮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当前 AI 眼镜的技术、设计、功能都同质化严重且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所以,还有两年才会问世的苹果 AI 眼镜仍有机会。
> 延伸阅读:何止 Meta x Oakley,小米等十家 AI 拍摄眼镜上新!下半年好看!
苹果在硬件、软件和生态上的天然优势,将成为苹果的「后发」资本,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苹果可以高枕无忧,除了 Meta 的品牌矩阵切割市场的玩法和小米、Google 的新品带来的压力,雷声大雨点小的苹果智能迟迟未落地也是其面临的一大困境,而当前的智能眼镜将 AI 功能作为体验的重要一环,苹果若想完成弯道超车,仍有不少的挑战。
主笔:周森
审校:小炫
编辑:陈述
题图:小米 AI 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