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产业学院(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附属学校(简称:广以附校)科报厅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实验室”,并举行启动仪式。
这标志着粤东地区首个落地的AI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航,为贯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树立了重要里程碑。
本次合作汇聚双方核心优势,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在教育理论研究、师资培养体系及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产业学院引领)的深厚积淀;整合广以附校国际化教育资源优势及“重科技”的办学特色,双方将合理推进三大核心举措。
三大核心举措:
共建AI课程体系:开发面向基础教育的嵌入式智能特色课程,将前沿科技融入中小学课堂。
共享师资队伍:打造跨学科、跨学段的复合型教师团队,实现高校专家与中小学教师的深度互动。
共享教育资源:共建优质教师创新平台,实现实验室、课程资源、研究成果的互通共享。
三块崭新牌匾的亮相,不仅为粤东学子打开了走近前沿科技的大门,更铺设了一条从初中启程、贯通至高等教育的清晰成长路径。
据悉,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中心”立足广东,旨在开创大学中学衔接培养AI技术创新人才的新模式,致力于打造全国AI基础教育领域的标杆示范校。
汕头市、区教育局、广以理工学院的领导以及华南师范大学和国内其它知名大学的专家、教授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启动仪式现场高朋满座。广以附校执行校长王艳女士首先致欢迎辞。随后,在与会领导、嘉宾们的共同见证下,合作正式启动!
随后,朱定局教授对共建 AI 课程体系、 共育师资队伍、共享教育资源、以及构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等方面,分享见解、交流经验。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产业学院院长朱定局)
而张彦春主编则鼓励高校研究者与学校展开合作,鼓励教师从课题研究的需要性、学术性、可行性、趣味性入手,寻找选题方向。
(中国老教授协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刊》主编张彦春)
活动最后,嘉宾们合影留念并参观了广以附校校园,实地感受其融合科技与人文的育人环境。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附属学校坐落于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根植于“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潮汕文化土壤,秉承爱因斯坦创办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发展科技、赢得生存”之宗旨,以“小班制、多语种、重科技、强艺体”为办学特色,是粤东地区创新发展、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
此次与华南师范大学的成功携手,是广以附校践行“全力以赴,永不放弃”精神的生动体现,也为其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心与实验室的正式运行,预示着粤东地区AI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篇章已然开启,未来将为国家和区域发展输送更多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