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台风情况总体就不大寻常,4号“丹娜丝”更是演绎出诸多奇葩行为,史上罕有相类者。近几日可谓夺人眼目,目前正逼近浙江,预计后期先北上再西折,终要达成“Z”字型路线。究其来龙去脉,析其功过影响,概述如下。
艰难诞生、不知何往,季风引路、贪吃疯长,撞山而死、海上重生,如“碧利斯”、漫漫西行,喜忧参半、少过多功
“丹娜丝”的奇葩之路:
艰难诞生、不知何往
“丹娜丝”前期胚胎的强对流云系持续多日,风场也有环流但一直很弱,到7月4日08时始编为低压,5日凌晨3时生成为4号台风得名“丹娜丝”,犹如哪吒怀胎3年才艰难诞生。生成后又因远离副高、季风不强,所以周边引导气流很弱,无人引路如无依无靠,向西是华南向北是华东踌躇间不知何往,主要靠内力运动和偏心运动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
季风引路、贪吃疯长
生成后在缓长缓动了一段时间后,5日下午开始,随着南海夏季风(西南暖湿气流)一次猛烈的涌起,对“丹娜丝”产生了两个影响:一是施加了向东北的牵引运动,二是助力台风快速增长,20多个小时从最低的“热带风暴”经“强热带风暴”、“台风”直至“强台风”级,罕见的增强速度。
撞山而死、海上重生
7月7日0时,“丹娜丝”以强台风登陆台湾岛西侧,带来了17级的恐怖强阵风和特大暴雨。
不过本文另有关注点:“死而复生”(仅为个人观点)
由于台湾岛的摩擦作用,以及高耸的中央山脉切断了来自东南方向的季风主力的水暖供给,使得“丹娜丝”主体对流云系快速崩塌衰亡,从实况监测、模式给出的演变看,有理由认为其底层中心环流被山脉破坏、低压被填塞,实际等同消亡。
但中上层和大环流完整,随着整体继续北移,东路季风主力绕过台湾岛后再次向环流供给水汽、能量和强的水平风切变,早晨在台湾岛西北海面重新形成一个底层环流中心,同时产生大量新的强对流云系。
至此,“丹娜丝”底层环流中心完成了一次“死而异地复生”,因而表现出飞跃般的速度:1小时跃进100公里,之前实际和预计速度约20公里小时,只有底层中心不连续北跳再生才可理解)。
生已半残、有雨无风
“丹娜丝”经台湾岛尤其是中央山脉严重削弱,目前(7日16时)强度9级-热带风暴,靠近大陆位置已北,后面很难再生长了。它的强风已不足为惧,甚至微不足道,还没有一般的强对流大风和冬季冷空气大风厉害,所以重点是防雨,因为后面季风涌会跟着它上岸,造成经典的“台风残涡强降雨”。
如“碧利斯”、漫漫西行
虽然基本可以确认“丹娜丝”作为台风已经命不久矣,再次登陆之日就是降为低压之时,但即便风力减弱到微不足道,它的残涡仍将会久久维持并一路向西,是否停编判将是一件非常尴尬难办的事:不停吧其风已微不足道,台风名不符实;停吧其低压环流可能还很完整,且雨的威胁不小。
其后期情形可能会与造成重大灾害并被除名的2006年台风“碧丽斯”极其相似,就连时间也很接近(碧丽斯7月14日登陆福建,17日残涡抵达越南,3天多时间东起福建西到云南的广大地区有强降雨并产生了一系列灾害)。未来“丹娜丝”残涡产生的降雨影响一刻也不能放松。
喜忧参半、少过多功
虽然说怕雨灾,但“丹娜丝”并非只有坏事,其在未来的综合影响喜忧参半,总体可能是过小功大。最大的担心是出现极端的降雨并带来次生灾害,这是要重点防范的。但只要防住了灾,那么就只剩好处了:当前这种北方雨季南方高温伏旱的季节背景下,历来都是指望台风为南方带来降水和降温的,过去20天南方中东部大都缺雨, “丹娜丝”的降水会是好事,也会缓解高温,值得期待。
“丹娜丝”为什么有此奇葩之路?它的命运自诞生那一刻恐已注定,缘由可概述为:时值仲夏夜、生在南海边,季风推后背、副高当头压,造雨何需我、万里皆低槽。今天写不完了,改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