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个匿名自称前华为员工的文章在网上广为传播,文章中所称盘古Pro MoE大模型的套壳、续训等问题牵动了社会的神经。
面对“抄袭”质疑,华为选择了最硬核的回应方式:用技术说话,用合规立场正面回击。
盘古 Pro MoE 模型并非基于其他模型增量训练,而是由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从零自主研发、完全跑在昇腾平台上的原生大模型,不仅构建了全球首个面向昇腾的同规格混合专家架构,还创新提出了分组MoE设计,显著提升训练效率与资源利用。
华为也坦诚部分基础组件参考了开源实践,并严格遵循许可证合规使用、清晰标注来源,真正体现了大厂对开源精神与知识产权的尊重与担当。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根本不是什么技术看法,这是很残酷的商战。
1.发布相关内容的人,表白了一番对于华为的热爱,明知这是捅向华为的一刀,对华为会产生重大损害,还是用匿名的方式,发布了相关的内容。这不是想帮助华为改进和提升,更不是普通离职员工发点牢骚。选择的时机是盘古Pro MoE在6月30号宣布开源之后。
盘古Pro MoE开源。对业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冲击,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手捅这一刀,说是因为爱华为,希望华为发展的更好,这很难让人相信。
2.商用产品会不会所有的从头研发,不借鉴别人的成果,只是关起门来做研发,这是绝不可能的,在研发的过程中间借鉴已有的成果,学习成功的算法、思路,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商业产品研发的一个组成部分,全世界的企业都会这么做。
采用了开源的软件,对于相关的知识产权部分,进行合规的标注,这个是必须的,这也是一个负责任企业的通常行为。这就是世界产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盘古Pro MoE如果对于开源部分进行了标注,可以不可以也使用相关的开源软件,当然是可以使用,而且也应该这样去做工作。商业研发的过程,就使用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效率,提供一个高效能力强大的产品。而不是去纠结每一个部分都是自己研发。
3.华为这样的一个大企业,一个方向有多个队伍,相互之间进行资源争夺,做出来的技术被其他团队拿去使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华为就是存在蓝军,也很有备胎,这种情况下有些队伍有些人的感觉很憋屈,觉得自己的研发没有得到尊重和承认,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就被别人拿走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情况。
几十万人的队伍,有很多技术是尝试性的,结果无法商业化,这个过程中间积累的技术不被别的团队使用,那就是一种浪费。所以华为的内部一定会出现相互挤压,相互争夺资源的情况,绝不可能变成温文尔雅、轻松和谐。
把内部竞争形成的压力,转化成捅企业的刀子,这种情况对企业当然非常不利,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也是一种假道德,你不想竞争你进华为干什么?
昨天我和高校的朋友认真讨论过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我不相信这样一种情绪的员工,能踏踏实实的把研发做好,无法承受压力,那就去高校呆着,维持自己的清高。
商业应用是要用产品说话,这个产品有很好的体验,很高的效率,能被用户广泛接受,一个大的系统,除了部分组件,它的基础架构、设计的思路、核心的算法才是这个系统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