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强《万山飞雪心花放》成扇
□李健强
鹿角散节,蜩鸣新候,恰值盛夏时节,而用扇消暑的人已经很少了。科技的发展带给人太多便利,人之所居皆有空调,可以凭借遥控按键随性选择舒适的温度。扇子的实用性可以说几乎不复存在,它摇曳着微细的风,渐渐远离人们日常生活,成为收录记忆的老物件。
然而,说来也有趣,尤其近年,每到盛夏总会有很多朋友拿着折扇、团扇来找我,要我给他们的扇子上题字或画画。扇子作为一种独特的展示书画艺术的轻便载体,重新被有心之人喜欢。看来,科技淡化了实用性后,作为单纯的艺术形制,扇子成了更为风雅的存在。
当然,用折扇、团扇的感觉与用电风扇、空调是绝不相同的。用折扇、团扇,除了扇风纳凉,更重要的是扇面上的诗情画境,在炎夏为人们带来一阵优雅的凉意。一扇在手,清风徐来,开合之间恣目尽展山川千里之势,方寸之中尽现天地万重气象。这是蕴藏在折扇里的中国人文固有的浪漫与骄傲。
目及雪山而意至清凉,画与物与我,心神怡然通贯,继而相互阅读,相互启发,相互往来。
梅风破萼,桃瓣吐嫣,抑或一野烟云飘旷,一江碧水东流,数峰青山卧霞,不仅滋生无尽遐思,更传达着内心卓逸的观照与追求。
画毕,在扇子另一面再题上几句自己喜欢的诗词警句,展读把玩,那种欢喜之情聊不胜言。“斧藻其德,竹柏之怀”“以耳听受而得之者,不如以目看读而得之者广也。以目看读而得之者,不如以心悟明而得者之极其广也”“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等类,皆是历经中国文人千年锤炼后的箴言警句,至今仍常常令人有所感怀,耕读于心上。
庄子有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扇子,即为无用之用的一个绝佳例子。每年夏至过后,画扇已然成为我的一个念想。
净几明窗,燃一缕沉香,消散世俗冗余,一笔一思写净扇纸,任随放空的心绪去勾映雪山寒林,纵容自己走进去,坐在那亭下,拈一笛风月,访一夜落梅。再或,洒几笔绿,醉一抹红,山花烂漫之间,静享自我绽放的愉悦……
画完新扇,也爱拿出老扇相互赏玩,对比今昔,哂然一笑,瞬觉心境尤阔,尘虑更远,万象万事,怎奈一扇清风豁怀!其实,人生就是这风,吹起生命中无数来来往往,却终究是“忽然而已”!而这手中呼扇呼扇的扇子,或可像是“忽然”之源?
(作者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