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机状态下的直观检查
轴体表面磨损检查
步骤:停机并切断电源,打开机筒观察门,直接观察搅拌轴表面(尤其是与桨叶连接部位、轴颈、密封面等关键区域)。
磨损特征:
表面出现均匀磨损痕迹(如轴颈处因与轴承摩擦形成的环形沟槽、轴体与密封件接触部位的划痕);
局部凹陷或变形(如轴体被坚硬物料撞击后的凹坑,或长期受力导致的弯曲);
焊接部位(如轴与搅拌臂的焊接点)出现裂纹、脱焊,或因磨损导致焊缝变细。
桨叶与轴的配合间隙检查
搅拌轴与桨叶(或搅拌臂)通常通过螺栓、键槽或焊接固定,若轴体磨损,可能出现:
螺栓连接部位:轴体螺纹磨损导致螺栓松动,或轴体平面磨损使桨叶与轴的贴合间隙增大(正常间隙应≤0.5mm,超过则视为异常);
键槽连接部位:键槽因磨损变宽,键与槽的配合松动(用手晃动桨叶,若能明显位移则说明轴体键槽磨损)。
轴端密封部位检查
重点观察搅拌轴与机筒的密封处(如机械密封、油封位置):
若轴体表面出现不规则划痕、锈蚀或台阶状磨损,可能导致密封件失效(伴随漏料现象),间接说明轴体已磨损;
用手触摸轴体密封段,若感觉表面粗糙、有明显凹凸感(正常应为光滑),则属于磨损。
二、运行状态下的异常表现观察
振动与噪音
正常运行时,设备振动幅度较小(用振动仪测量,振幅应≤0.1mm/s),噪音平稳(≤85 分贝);
若搅拌轴磨损(如弯曲、不平衡),会出现:
振动明显加剧(振幅>0.2mm/s),机身晃动,机架螺栓频繁松动;
产生异常噪音(如 “咯噔” 声、金属摩擦声),且噪音随转速升高而增大,说明轴体与其他部件(轴承、桨叶)存在异常摩擦。
搅拌效果异常
jrhz.info轴体磨损导致桨叶运动轨迹偏移,物料混合不均匀:
成品砂浆出现局部结块、颜色不一致(如添加剂分布不均);
相同配方下,搅拌时间需延长(比正常时长增加 20% 以上)才能达标,说明桨叶对物料的剪切、推送能力下降,可能因轴体磨损导致桨叶角度偏移或转速不稳定。
传动系统负荷异常
观察电机电流表:正常搅拌时电流稳定在额定值的 70%-80%;若轴体磨损(如轴颈与轴承配合过紧、轴体弯曲增加阻力),电流会异常升高(超过额定值 10% 以上),甚至频繁跳闸;
减速器温度:正常运行时减速器外壳温度≤60℃,若轴体磨损导致传动阻力增大,温度会超过 65℃(用红外测温仪检测),伴随油温升高(超过 80℃)。
三、工具测量与数据对比
轴体直线度测量
用百分表或激光测直仪检查轴体是否弯曲:
将百分表固定在机筒上,表头抵在轴体中部,缓慢转动搅拌轴,记录百分表读数变化;
正常轴体直线度误差应≤0.1mm/m,若误差超过 0.2mm/m,说明轴体弯曲(属于严重磨损)。
轴颈尺寸测量
用千分尺测量轴体与轴承配合的轴颈直径(如 φ50mm 轴颈):
对比设备说明书的原始尺寸,若磨损量超过 0.3mm(即实际直径<49.7mm),会导致轴承配合松动,视为轴颈磨损;
测量轴体不同位置的直径,若同一轴段直径差超过 0.2mm,说明存在偏磨(局部磨损严重)。
桨叶间距测量
双轴搅拌机的两侧桨叶需保持对称间隙(正常应≤1mm),若轴体磨损导致一侧轴偏移:
用卡尺测量两侧桨叶与机筒内壁的距离,若差值超过 2mm,说明轴体可能弯曲或位移,属于磨损导致的位置偏差。
四、辅助判断:关联部件异常
轴承损坏:若轴承频繁发热、异响或失效(寿命短于 6000 小时),可能因轴体轴颈磨损导致轴承内圈配合不良,间接反映轴体磨损;
密封件频繁更换:若轴端密封件(如油封、机械密封)更换周期短于 1 个月,且更换后仍漏料,需检查轴体密封段是否磨损(磨损会导致密封件快速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