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型称重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隔爆型称重传感器是一种专为爆炸性环境(如煤矿井下、石油化工、危险品仓储等)设计的称重设备。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隔爆外壳将传感器内部可能产生的电火花、高温气体或火焰封闭在壳体内,防止点燃外部爆炸性混合物(如瓦斯、煤尘或化学气体),从而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该类传感器结合了称重技术与防爆技术,需符合GB 3836(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等国家标准,确保在危险环境中实现精准测量。
分类
隔爆型称重传感器可根据防爆原理、传感器类型、适用环境、安装方式及防爆等级进行分类:
1. 按防爆原理分类
隔爆型(d)
原理:通过坚固的隔爆外壳阻止内部爆炸传播,外壳需承受内部爆炸压力并确保火焰不扩散。
适用场景:气体和粉尘环境,常见于煤矿、化工场所。
标准:符合GB 3836.2(《爆炸性环境 第2部分:隔爆型“d”设备》)。
本安型(i)
原理:通过限制电路能量,确保故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量不足以点燃爆炸性混合物。
分级:
ia:最高安全等级,适用于0区(连续存在爆炸性气体)。
ib:适用于1区(偶尔存在爆炸性气体)。
ic:适用于2区(仅异常时存在爆炸性气体)。
特点:安全性最高,但成本较高。
增安型(e)
原理:通过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如增强绝缘、防止过热),避免正常运行或故障时产生点燃源。
适用场景:电机、灯具等设备,适用于2区。
2. 按传感器类型分类
电阻应变式
jrhz.info原理:利用电阻应变效应,通过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来检测力或重量。
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精度高,应用最广泛。
电容式
原理:通过电容极板间距变化测量力,灵敏度高。
特点:受环境温湿度影响较大,需特殊防护。
压电式
原理: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将力转换为电信号。
特点:动态响应好,适用于高频振动测量。
其他类型
磁弹性式:利用磁弹性效应,适用于大吨位测量。
光纤式:通过光纤传感,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适用于特殊环境。
3. 按适用环境分类
气体防爆
适用场景:存在可燃气体(如甲烷、氢气)的环境,如煤矿井下、石油炼化厂。
标准:符合GB 3836.1/.2(《爆炸性环境 第1/2部分:通用要求/隔爆型设备》)。
粉尘防爆
适用场景:存在可燃粉尘(如煤尘、面粉)的环境,如粮食仓储、冶金车间。
标准:符合GB 12476(《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复合防爆
适用场景:同时存在气体和粉尘的危险环境,如化工车间。
特点:需同时满足气体和粉尘防爆标准,设计复杂度高。
4. 按安装方式分类
固定式
适用场景:长期安装在设备或结构上,如皮带秤、轨道衡。
特点:结构稳固,需考虑环境适应性(如高温、腐蚀)。
便携式
适用场景:临时或移动测量,如手持式测力传感器。
特点:轻便、防爆等级高(通常为本安型),便于携带。
5. 按防爆等级分类
Ex d:隔爆型,适用于1区、2区危险场所。
Ex ia/ib:本安型,ia适用于0区,ib适用于1区、2区。
Ex e:增安型,适用于2区。
总结
隔爆型称重传感器通过隔爆外壳或能量限制实现防爆,分类涵盖防爆原理、传感器类型、适用环境、安装方式及防爆等级。用户需根据具体危险环境(气体/粉尘)、测量需求(静态/动态)及安装条件选择合适类型,并确保符合GB 3836、GB 12476等标准,以保障安全与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