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王天巍 许钰文 曾凡敏
图|通讯员 陈建军
科技的进步叠加信息查询的便利,网友们如今可以在不少网站上接触到依靠超级计算机计算出来的天气预报;这些预报是否准确,目前仍需依靠气象工作者结合多种资料订正预报结论,才能够成为气象部门每天对外发布的天气预报。
7月8日至10日,来自广东省及各地市气象部门、民航、部队等26支精英队伍的78名预报“高手”齐聚广州,在第十届广东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职业技能竞赛上展现实力。
记者从比赛现场了解到,本届比赛反映出我国特别是广东在气象科技领域的进步。在往年的同类型比赛当中,比赛时所使用的数值预报模式多为源自境外的欧洲数值预报模式,如今则全面改用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值预报模式,其中的CMA—GD模式(中国气象局广东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已常态化应用于广东省气象部门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当中。
除了传统的数值预报,近年来中长期预报产品中,也有了融入AI技术的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多地建设的大湾区相控阵雷达网,则为短临天气预报产品的观测提供便利。
上述新技术的出现,为气象工作者每天预报天气提供更多参考。但每天对外发布的天气预报是否准确,仍离不开气象工作者根据海量的参考资料结合预报经验,对参考资料进行订正,并经会商后产生。
经过激烈角逐,惠州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台、深圳市气象局获得团体奖。孙宇等21名选手获得个人全能奖,吴若婷等14名选手获得单项竞赛奖。按照竞赛实施方案,将对个人全能第一名获得者孙宇向省总工会申报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广东省气象工作者在省级赛事结束后,全力备战全国赛事,以“勇争第一”的锐气再创佳绩;要抢抓AI技术浪潮,深化国产模式应用与多元数据融合,推动预报员向“气象服务专家”转型;要立足广东防灾实战,将竞赛经验转化为筑牢“第一道防线”的硬实力,尤其在台风、龙舟水等关键期提升预警精准度与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