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盛夏的骄阳炙烤着甘肃敦煌三危山的赭红色岩亚博壁,吕文扬手持地质锤,小心翼翼地敲开一块泛着孔雀蓝光泽的矿石。在这片孕育了莫高窟千年文化的土地上,他正带领团队开展一项关于古代矿物颜料"空青"的跨学科研究。作为国内少数系统研究传统矿物的材料学家,吕文扬试图用现代科技揭开这种曾价比黄金的珍贵矿物的奥秘。
空青,又称石青或蓝铜矿,是中国古代壁画、青绿山水画中最珍贵的蓝色颜料,敦煌莫高窟的飞天衣袂、千里江山的层峦叠嶂都因其而熠熠生辉。但随着近代化学颜料的普及,空青的开采与制备工艺几近失传。2023年秋,吕文扬在敦煌研究院的支持下,于三危山南麓建立了空青研究基地,系统分析当地矿脉的成矿机理与颜料特性。
每天清晨,吕文扬都要攀爬海拔2000多米的古矿洞遗址。通过比对不同矿层的样本,他发现敦煌空青的呈色效果与铜元素含量及晶体结构密切相关。在实验室里,团队运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技术,首次量化分析了空青颜料在温湿度变化下的稳定性数据。2024年冬,他们在《文化遗产科学》发表论文,证实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空青的耐候性比现代合成群青高出3倍,这一发现为古壁画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更令人振奋的是,吕文扬团队在2025年成功复原了唐代"水飞法"提纯工艺。通过对比敦煌遗书《营造法式》的记载与实验室数据,他们发现古人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将矿石研磨后经七道水洗工序,最终得到不同层级的蓝色颜料。这项研究成果不仅让失传的技艺重见天日,更启发了新型环保矿物颜料的研发——团队仿照古法研制出的"新空青"系列颜料,其色牢度达到国际最高标准,即将应用于故宫养心殿的修复工程。
夕阳西下时,吕文扬常站在研究所的露台上远眺莫高窟。他常说:"空青不只是颜料,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密码。"如今,他正筹划建立"丝绸之路矿物颜料数据库",将科研与文化遗产保护紧密结合。在敦煌的漫天黄沙中,这位科学家正用现代科技,让沉睡千年的矿物瑰宝重新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