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无人驾驶正以势如破竹的速度迅猛发展,其每一步的快速推进,都在不断挤压着传统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空间,让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技术与规模的双重驱动下,滴滴无人驾驶的扩张速度令人咋舌。截至 2025 年上半年,11 个城市里超 3000 辆 L4 级自动驾驶测试车穿梭往来,累计 8000 万公里的测试里程让技术日趋成熟,上海嘉定区核心区域已实现全天候运营,复杂场景接管率低至 0.1 次 / 千公里。这意味着滴滴无人驾驶已具备大规模投入运营的技术底气,而 2027 年前部署 10 万辆无人车覆盖 50 城、2030 年突破 100 万辆的规划,更显其扩张野心。
随着滴滴无人驾驶的快速铺开,传统网约车司机的订单量肉眼可见地减少。日均超 10 万单的无人驾驶订单,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传统网约车的客源。有北京的网约车司机无奈地说:“以前早晚高峰忙得脚不沾地,现在半天接不到一单,眼睁睁看着无人驾驶车一趟趟拉活儿,心里急啊。” 在上海,部分司机反映,相同区域内,自己的接单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三成,收入也跟着大幅缩水。
更让传统网约车司机焦虑的是,滴滴无人驾驶在成本上的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价格优势。新一代无人车成本较初期下降 60%,未来随着规模扩大,价格还有下调空间。而传统网约车司机不仅要承担车辆折旧、油费等成本,还要和同行竞争,在价格上根本无力与无人驾驶车抗衡。
从试点城市的运营情况来看,滴滴无人驾驶的覆盖范围还在快速扩大,从核心区域向周边延伸。每多一片无人驾驶车运营的区域,就意味着传统网约车司机的 “地盘” 又少了一块。有司机感叹:“照这速度发展下去,真不知道再过几年,我们这些人还能不能靠开车吃饭。”
滴滴无人驾驶的飞速发展,无疑给传统网约车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在这场速度与技术的较量中,传统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空间正被一点点蚕食,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