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大家是否曾注意到手机充电时那个奇妙现象?电量从0%到80%可能只需20分钟,但最后10%却仿佛陷入泥潭,需要额外耗费十几分钟甚至更久。这并非错觉,更非手机“偷懒”,而是工程师们精心设计的保护机制在悄然运转。
为安全考虑而限速
手机充电初期,锂电池内部锂离子如活跃的精灵,在正负极之间快速迁移,为电池注入能量。此时电池内部空间充裕、阻力小,充电芯片便放心大胆地开启“高速模式”,让电流如开闸洪水般涌入。当电量达到较高水平(通常在80%左右),随着充电空间的变小,以及电池温度的提高,会对充电电流加以限制,防止高速充电超过边界,更安全、可靠。
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长期让锂电池处于高压满电状态如同持续绷紧的弓弦,会加速其化学结构退化。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少手机的快充都会在最后阶段进入“涓流充电”(小电流慢充)模式,如同轻柔地抚平电池内部压力,能有效减少电极材料损伤,显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体验感也很重要
哪怕不在乎电池寿命、不存在安全问题,充电带来的“烫手”感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边充电边玩手机,比如导航、通话、刷视频时,不仅体验极差,甚至可能造成低温烫伤,主动降速可有效控制机身温度,提升使用舒适度。
同时手机内部处理器等精密元件同样惧热。过热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触发强制关机,控制充电末期的发热,也是保障手机其他功能稳定运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