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产业正迎来历史性突破。作为国内出行领域的领军企业,滴滴自动驾驶近日公布了令人振奋的发展规划:2025年底前将投放超过10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开展商业化运营。这一重要部署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正式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滴滴已为商业化运营打下坚实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滴滴自动驾驶车队规模已突破3000辆,累计测试里程达到惊人的8000万公里。在上海嘉定、广州南沙等示范区,滴滴无人车已实现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试运营,日均完成订单超过10万单,复杂道路接管率降至0.1次/千公里,技术成熟度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滴滴此次公布的"三步走"战略清晰勾勒出未来发展路径:2025年实现1000辆无人车商业化运营;2027年将车队规模扩大至10万辆,覆盖50座城市;到2030年,计划部署100万辆自动驾驶车辆,届时将占滴滴平台总运力的30%以上。这一宏伟蓝图若实现,意味着每三辆滴滴运营车辆中就有一辆是无人驾驶车。
为实现这一目标,滴滴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合作方面持续发力。新一代L4级无人车由滴滴与广汽、比亚迪等车企联合研发,搭载33个高精度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及红外相机,可实现360度无死角环境感知。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车辆成本较初期已下降60%,为大规模商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也为滴滴自动驾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2024年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的实施,为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扫清了政策障碍。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表示:"2025年是滴滴Robotaxi规模化运营的关键一年,1000辆无人出租车的落地意味着技术正式从测试走向商业化。"
业内专家指出,滴滴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将深刻改变城市出行生态。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普及不仅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还将显著提升道路安全水平。更重要的是,这将推动中国在全球自动驾驶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随着首批1000辆无人车即将上路,一个全新的出行时代正加速到来。滴滴的规模化布局不仅将验证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价值,更将为未来百万辆级的运营积累宝贵经验。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招手即停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将成为城市街道的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