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旅游餐饮公司率先开通电话服务热线,成为客服呼叫中心的雏形。彼时,这些热线以人工接听为主,主要用于简单的预订与咨询服务。到了 70 年代,民航业、银行业和旅游业开始广泛应用呼叫中心,不过服务形式依旧较为单一。上世纪 90 年代末,第一代呼叫中心在国内民航领域出现,用于机票预订业务,它在早期程控交换机(PBX)基础上增加了电话排队功能,本质上还是以人工服务为主的热线电话。当时移动电话服务粗放,客户咨询或投诉往往面临诸多不便,如前往服务厅排队,或依赖熟人获取机房值班电话,且问题处理口径不一 。
专线诞生:服务模式的初步规范
1997 年,广东汕头市邮电局开通全国第一条人工 183(短号)移动电话服务专线,客户凭借服务密码,通过该专线可办理功能登记、取消、报停、复机、密码修改、咨询、保障及投诉等业务,实现了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这一专线的出现,让客户有了统一、便捷的服务渠道,“呼叫中心” 开始成为企业服务客户的重要窗口,打电话咨询、投诉、预订等服务模式逐渐流行开来 。
逐渐完善:全国统一号码与规模扩张
2001 年,中国移动宣布全国统一移动电话服务热线号码,将 183 服务专线改为人工咨询 1860 和自动查询 1861。统一后的服务热线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咨询和办理业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中国移动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183 热线完成历史使命。从 2001 - 2004 年,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快速发展,2004 年底坐席数量达到 13.99 万个,产业投入达 204.9 亿元。2006 年,呼叫中心坐席市场规模达 15.9 万个,产业投入至 249.3 亿元。2006 年 6 月 18 日,中国移动再次升级客户热线,将 1860、1861 统一合并为 10086,并通过 IVR 自助服务和人工坐席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此后,网上营业厅、短信营业厅、手机营业厅、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化服务渠道陆续推出 。
智能化转型:新技术驱动的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兴起,客服呼叫中心电话开启智能化转型。2017 年,中国人寿 95519 智能语音导航上线,提升客户自助服务效率,电子化通知、回访等功能也相继推出。2020 年 9 月,中国移动智能客服机器人 “小贝” 上线,可识别近 400 种业务,帮助客户自助解决问题。同年,中国移动成为国内首家在客服热线上应用视频客服的通信运营商。2023 年 10 月,中国移动发布 “86NEXT” 数智服务门户,运用 AI 大模型技术打造 “云智服” 系统 。
纵观客服呼叫中心电话的历史演变,从最初简单的人工热线,逐步融入自动语音应答、计算机通信集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从基础服务到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的跨越,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与企业运营效率,未来也必将在技术创新驱动下持续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