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
苍山巍峨,见证岁月沧桑;洱海奔涌,流淌时代回响。在大理这片热土之上,总有一些身影如星辰般闪耀,他们用赤诚滚烫的初心,在时光长河中镌刻下属于普通人的荣光。大理发布推出《光阴里的勋章》系列报道,探寻那些藏在时间里的“勋章”故事。
跟随镜头与笔墨,走进功臣们的精神世界,触摸岁月沉淀的厚度。每一枚“勋章”,都是对“不负光阴”最郑重的回答。让我们共同见证——那些在光阴里熠熠生辉的灵魂,如何用生命的热情,书写属于大理、属于时代的篇章。
李红兵
战场上一颗地雷
炸断了李红兵的左小腿
那年,他还不满20岁
正是人生中大好年龄
在假肢的帮助下
他站了起来
退伍后
他参加数届国际、全国、省级等残疾人运动会
并多次夺魁
从1988年到2005年
李红兵获得的证书和奖牌
堆成了小山
2002年起
他任大理市上关镇残联理事长
用心用情为残疾群众服务
为他们撑起了“半边天”
回首往昔
李红兵湿了眼眶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
和很多牺牲的战友相比
我是幸运的
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
我重新站了起来
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群众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这位老兵
他早已彻彻底底
战胜了那颗“地雷”
马诺
“上门办事泡一杯茶
端一条凳子
问一句寒暖
道一声家常
把全市退役军人当作亲密战友来对待”
这是马诺的工作语录
马诺生于1988年,2005年12月参军入伍,曾担任武警云南总队通信站有线中队班长,在部队里荣获优秀士兵称号、立下三等功,2010年11月退伍。
脱下戎装回到地方,马诺先后在喜洲镇、大理海东开发委员会工作。
大理市有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20136人,面对全市工作任务多而重的实际,马诺不退缩,反而更加激流勇进。
她带领着中心工作人员奔波在各个乡镇,逐个协调、落实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办公场所,让退役军人享受“家门口”的服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11月,全面完成了大理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3个乡镇(街道)144个村(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为提高退役军人参与地方应急任务的积极性,马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自身优势,组建了大理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队,并担任大队长。
“说退役军人话、办退役军人事、做退役军人贴心人”是马诺工作的座右铭,她用干练的工作干劲、朴实的工作作风、实在的工作成效见证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成效,用心用力用情架起退役军人的“连心桥”,谱写了新时期退役军人工作新篇章。
2022年,马诺荣获大理州“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何志祥
他
曾是身着戎装的热血青年
在保家卫国、为民服务中建功立业
退役后脱下军装回到大理
转战到乡村“新战场”
在洱海保护、产业发展等工作中
屡立新功
何志祥退役后
回到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工作
2006年担任中庄村党总支书记
洱海,涌动着中庄村民最美丽的乡愁
大家也以自己的方式爱着“母亲湖”
遇到事情
何志祥努力征求每个支委成员
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
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
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在何志祥的带领下
村“两委”认真开展“三清洁”活动
完成污水管网铺设
按时完成“三线”划定拆迁等工作
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提升
“大理市的第一家客栈是在古生村拆的,
现在,大家一起享受洱海保护的成果。”
村民张胜宝说
“书记带领我们调整产业结构
在种植传统烤烟的基础上
套种大夹豌,收益很好
我们还种植了甜脆玉米等经济作物
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工作30年来
何志祥不忘“兵之初”
在自己深爱的这片热土上真抓实干
提升村民幸福感
绘就乡愁大理中庄画卷
李位
“我这辈子啊
最让我骄傲自豪的
便是回到乌栖
把这片山重新变回了绿色!”
望着眼前的土地
李位感慨道
李位退伍后
回到了乌栖村
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后
他注意到
由于乱砍滥伐、烧山开荒
乌栖村山上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见不到一点连片绿色
他携手村民制定《村规民约》
狠下心来
拿自己的亲家“开刀”
只要砍了树,那说罚就罚
让村民看到了他的决心
为维护林区和谐稳定
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
李位经常带领护林员捣炭窖
制止偷挖野生山茶花、马樱花的人
同时,向村民推广使用家用电器
减少薪柴用量
保护森林资源
荒山盖起了“被子”
村民也尝到了“果子”
退耕还林后
李位带领村民发展以核桃为龙头的林果业
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
2004年,乌栖村的森林覆盖率
就达到了78.5%
村里经济收入850多万元
他把青春贡献给了乌栖
提到李位
大家都止不住地夸他
是村里的好干部
退耕还林20余年
这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让曾经满目疮痍的乌栖
变得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让过去贫瘠落后的山区群众
生活蒸蒸日上
大理发布邀您持续关注
《光阴里的勋章》
聆听更多穿越时光的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