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午后,AI 智能体概念呈现局部异动的态势。鼎捷数智涨幅超 10%,赛意信息、普联软件、昆仑万维、酷特智能、汉得信息等也纷纷跟涨。消息面上,7 月 14 日,世界数字科学院正式发布 AI STR 系列新标准《AI 智能体运行安全测试标准》,该标准由蚂蚁集团、清华大学、中国电信牵头,联合二十余家国内外机构、企业及高校共同编制,是全球首个单智能体运行安全测试标准 。这一消息无疑为 AI 智能体概念的异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当下,AI 智能的市场行情可谓亮点纷呈。从技术突破层面来看,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全球首款集成 AI 芯片与大模型的数控系统发布,使得工业母机操作精度提升 30%,加工效率提高 5%-10%。同时,大模型从单纯的 “规模扩张” 向 “深度推理” 转型。像 OpenAI 的 o3 模型在数学、编程等复杂任务中超越人类专家水平;DeepSeek-R1 通过神经符号融合技术,实现了系统化逻辑推理能力,减少了 “幻觉” 问题。多模态模型如智源 emu3,能统一处理文本、图像、视频,极大地加速了科研与商业分析进程。
在应用场景方面,AI 智能正在向纵深方向渗透。工业领域,人工智能从研发设计环节不断向生产制造环节延伸。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实现工厂量产,工业大模型对生产计划与能源效率进行优化,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广州借助昇腾 AI 质检系统,晶圆复判精度超 99%,钢材料分类效率提升 10 倍。医疗与城市治理领域也在发生革新,浙江医院通过 AI 大模型筛查 3 万份检查报告,精准识别 1.8 万例高风险患者;低空经济平台 “天地空一张图” 能在 5 分钟内对 2.5 平方公里实现应急响应,应用于违禁作物识别和城市巡检。消费终端智能化进程也在加速,华为、小米等手机内置 AI Agent,应用生态转向 AgentStore 模式,AR 眼镜、智能家居设备加速普及,如小度 AI 眼镜计划 2025 年上市 。
从投资角度而言,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风险投资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 1004 亿美元。超大规模融资(单笔金额超过 1 亿美元)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占据了融资总额的 80%,全年占比则达到 69%。早期投资市场同样活跃,74%的投资交易发生在早期阶段 。不过,行业科技领域份额有所缩减,基础设施更受青睐。金融科技、数字医疗和零售科技等领域在人工智能投资中的份额从 2019 年的 38%降至 2024 年的 24% 。
展望未来,AI 智能有望持续蓬勃发展。在技术上,AGI(通用人工智能)加速临近,专家预测可能在 2-6 年内实现,DeepSeek 等模型开启神经符号融合新范式。终端设备智能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智能体(AI Agent)将接管企业核心流程,预计 2025 年底有望重塑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场景 。随着绿色技术转型,液冷技术、边缘计算将降低算力能耗,合成数据技术缓解高质量数据短缺问题。
然而,AI 智能发展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在技术层面,工业场景多样性致使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生产制造环节应用案例仅占 19%;大模型能耗激增,2025 年 AI 数据中心能耗预计达 77.7 太瓦时,是 2023 年的两倍 。在产业生态建设上,虽然国家设立 600 亿元人工智能基金,推动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并成立人工智能终端工作组统筹标准研制与生态建设,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总体而言,AI 智能当前市场行情向好,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投资热度高涨。未来,在技术创新、应用深化以及产业生态完善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也需克服技术瓶颈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