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0》的机械设计,是一场 “让机器人成为角色” 的实验。海老川兼武、片贝文洋、柳濑敬之三位设计师,用不同思路勾勒出 I-Machine 的世界 —— 从泛用型到个性化定制,每台机械都藏着角色的性格密码,更藏着团队对 SF 设定的严谨追求。
海老川兼武的 I-Machine 设计像 “角色的延伸”。他先定下泛用型框架,再按角色个性定制:玛娅的机体从 4 眼改成圆滑可爱款,黄色涂装暗示 “初学者”;伊度融入忍者元素,红围巾既是视觉亮点,也藏着 “浪漫英雄” 的致敬;卡拉靠披肩和胸部部件凸显成熟,连部件都从伊度那沿用了不少;里克以 “速度感” 为核心,变形时按监督建议把脚放最前,盾牌灵感来自自行车头盔。连军用机阿曼莎都有巧思 —— 队长机的 “角” 移到下巴,既区别于泛用型,又不失统一感。
片贝文洋和柳濑敬之则撑起了 “机械世界” 的细节。片贝负责 32 件 I-Machine 以外的机械设计,从挖掘机到舰用设备,都基于 “和现实技术差距不大” 的原则,还得配合脚本里的操作逻辑;柳濑专攻民间机构设计,斯特鲁迪号舰桥的内部细节,是他在海老川草稿基础上细化而来,连电线都特意藏在地面,透着真实感。团队还请来了白土晴一负责 SF 考证,让 “MT 系统”“米格尔跳跃” 这些设定既专业又好懂,不用专有名词也能让观众跟上剧情。
设计过程里满是 “碰撞的火花”:谷口监督要求卡拉的胸部尺寸、里克变形时脚在前;海老川为格雷曼加四只辅助手,突出 “船长兼原军人” 的反差;法露瑟在猴与犬的印象间调整,垂耳设计藏着 “悲伤” 情绪。连伊度的红围巾都有小插曲 ——3D 建模时曾被遗忘,最终还是靠它点亮了蓝白主体的视觉。
在他们看来,《ID-0》的机械不是道具,而是 “机械化人”:靠意识操控,动作如人类般自然,连涂装和部件都透着主人的脾气。正如海老川说的,“要让观众觉得这台机器就是那个角色”,而这份用心,让每个机械都成了故事里鲜活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