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专科专业异军突起,毕业生拿着高薪还被疯抢,连 985 学生都得靠边站。
一、有些专科生,薪资比 985 还高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有个学生,学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大三就在大疆实习,毕业直接入职,负责车间机器人维护,月薪 1.5 万。
这种例子不是个例。现在工厂里的 “香饽饽”,往往是这些专科生:
- 学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在比亚迪、蔚来做电池检测,月薪 8000 起,干得好的能到 1.2 万。
- 学无人机应用技术的,给农业公司打农药、给物流企业送快递,月薪过万很常见。
- 学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的,帮企业做网络防护,刚毕业就能拿到 1.3 万。
反观有些 985 毕业生,学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找工作时发现,企业宁愿要专科的 “电商直播” 专业学生,因为他们会拍视频、能带货,来了就能上手。
二、红牌专业坑在哪,绿牌专业强在哪
选对专科专业,堪比中彩票;选错了,毕业就失业。
麦可思的《就业蓝皮书》里,专科 “红牌专业” 常年被这几个霸占:法律事务、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
有个学法律事务的专科生吐槽:“考公务员学历不够,去律所只能端茶倒水,月薪 3000 都没人要。”
这些专业要么市场饱和,要么对学历要求高,专科生很难出头。
而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因为迎合这两年新技术的需求,上了绿牌榜。
这些专业的共同点是:跟国家战略绑得紧,企业缺人缺到发疯。
就说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在每个智能制造车间都得配几个运维工程师。
某职业院校的老师说:“我们班 40 个学生,没毕业就被企业订光了,起薪最低 8000,还有企业开 1.5 万抢人。”
还有新增的热门专业,比如无人机应用技术,全国有 80 多所专科院校新增这个专业,因为农业、物流、测绘都缺人。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跟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走,毕业生进车企做测试,月薪轻松过万。
三、专科生凭什么逆袭?赢在 “接地气”
985 学生可能学了四年理论,连机器人的螺丝都没拧过。
专科生从大一开始就在实训室泡着,三年下来,手上全是茧子,脑子里全是实操经验。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有个 “华为订单班”,课程直接按华为的技术标准开,学生边学边考华为认证,毕业直接进华为做技术支持,起薪比很多普通本科高。
还有个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专科生,毕业设计是给当地工厂设计一个零件模具,工厂直接用了他的设计,还给他发了 5000 块奖金。
毕业时,厂长直接说:“来我们这干,月薪 8000,干得好年底分红。”
四、选专科专业,看这两个信号
1. 跟着国家战略走
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这些专业能成为 “绿牌”,因为对接了 “智能制造”“新能源” 这些国家战略。国家要发展这些产业,就得大量招人,薪资自然高。
反过来,法律事务、小学教育这些专业,连续五年被列为 “红牌”,就是因为市场饱和了,供大于求。
2. 看企业要不要 “动手能力”
招行政、文员,可能会看学历;但招护士、电工、程序员,更看 “会不会干活”。
选专业时,多看看课程表:有没有实训课?有没有校企合作?能不能考职业资格证?
比如护理专业,大二就在医院轮岗,毕业就能上手;汽修专业,天天拆车、装零件,毕业时手里攥着 “高级技工证”,这比毕业证还管用。
五、最后想说:学历不是枷锁,本事才是底气
有个 985 毕业生在网上吐槽:“我寒窗苦读十二年,竟然不如专科生挣得多?”
其实不是不如,是赛道不同。
985 的优势在科研、设计、管理;专科的优势在实操、技术、落地。
企业需要能画图纸的,也需要能按图纸干活的,缺一不可。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看重 “你能创造什么价值”,而不是 “你来自哪所学校”。
一个专科生能把机器人玩转,一个 985 学生能搞出新技术,都值得被尊重。
就像那个入职新能源车企的专科生说的:“我不羡慕名校生,他们有他们的战场,我有我的扳手。”
你身边有专科生逆袭的例子吗?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