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科网锂电注意到,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孚能科技研发副总裁、研发院院长姜蔚然在演讲中提及,今年8月,孚能科技将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硫化物体系全固态电池,其采用高硅负极与全固态技术,经剪切、加热、针刺测试均不起火,综合性能卓越。
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规划上,孚能科技并行推进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与硫化物路线。
在氧化物/聚合物复合体系方面,自2025年推出第一代半固态电池(280-300Wh/kg)、2022年成功实现装车后,孚能科技不断迭代。据悉,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30Wh/kg,循环寿命超过4000圈,目前已获得多家头部低空经济客户定点并积极推进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的送样,预计将于2025年量产,有望率先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具备高技术壁垒、高性能要求的领域实现商业化。
第三代半固态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25℃下充放电循环高达1000次,预计将于2026年量产。
在硫化物路线方面,孚能科技则摒弃液态介质,其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400Wh/kg,第二代采用富锂/高镍正极、金属锂负极,能量密度提升至 500Wh/kg,后续引入无负极技术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超过500Wh/kg。
图源:孚能科技
除孚能科技取得喜人进展外,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近期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披露了产品研发的最新进展及量产计划。
欣旺达表示,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并将在2027年推出第二代产品。
长安汽车表示,公司正全力投入固态电池相关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容百科技中央研究院冯道言博士披露,容百科技已开发出适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8系和9系正极材料,成本与现有体系相当,性能领先。其中,8系单晶固态正极材料S83L于2024年实现吨级出货,9系单晶固态正极材料S93LS同期实现近吨级出货。
同时,冯道言博士明确了公司固态正极材料的发展规划:2025年配合电芯端完成成品样验证,材料同步定型,目标容量225mAh/g,循环寿命1000次;2026年进入电芯定型阶段,协助车企启动C样验证,容量保持225mAh/g,循环寿命提升至1500次;2027年开展整车匹配验证,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上车,容量提升至230mAh/g,循环寿命维持1500次;2030年实现全固态体系规模化装车应用。
利元亨承接国内某头部企业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已开始陆续交货。
聚杰微纤表示,公司固态电池骨架支撑膜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已有样品并送下游重点企业测试。
赣锋锂业近期展示了500Wh/kg级的全固态电池产品,该产品配套硫化物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10Ah级样品已实现小批量生产,计划在年内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企业交付验证样品。
此外,维科网锂电还注意到,东吴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宁德时代5GWh全固态产线正式投产。
从公开的全固态电池量产规划看,未来几年,行业基本处于半固态电池量产推进和全固态电池研发阶段。
孚能科技研发副总裁、研发院院长姜蔚然认为,全固态电池量产至少要到2027年。其还表示,全固态电池量产卡点主要在于电解质材料和工艺,当下主流的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和卤化物四种固态电解质各有优劣,但固态电池均存在固固界面问题需要外部压力束缚,具有卓越柔韧性的软包成为当前全固态电池封装的最优解,其不仅可适配液态、半固态及全固态体系,且还有能量密度高、内部结构统一、温度与膨胀均匀、循环寿命优异、成本低等优势。
活动预告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