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油水分离器作为饭店、酒店后厨、商业综合体等餐饮场所的必备设备,其科学原理直接影响着油水分离效果和运营维护成本。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环保设备的工作原理,帮助餐饮从业者理解其技术核心。
一、油水分离的基本物理原理
地埋式油水分离器主要基于以下三种物理原理实现油水分离:
- 密度差原理
油脂密度(0.9-0.95g/cm³)小于水(1g/cm³),在静止状态下会自然上浮
- 表面张力差异
油分子间的内聚力大于油水间的附着力,促使油滴聚并
- 流动状态控制
通过设计特定流速,创造利于油滴上浮的水力条件
关键参数:
- 油滴上浮速度:遵循斯托克斯定律
- 分离时间:通常需要20-30分钟停留
- 工作温度:最佳范围30-40℃
标准地埋式油水分离器通常包含五个功能区域:
- 初级过滤区
- 拦截固体残渣(食物残渣、纸巾等)
- 配置:提篮式或旋转式格栅
- 油水混合区
- 降低流速至0.005m/s以下
- 配置:缓冲挡板
- 分离主舱
- 核心工作区域,实现油层聚集
- 配置:斜板填料(PP材质)
- 清水收集区
- 收集达标排放水
- 配置:防虹吸装置
- 集油装置
- 储存分离出的油脂
- 配置:电加热装置(冬季防凝固)
三、工作流程分步解析
- 废水进入阶段
- 含油废水通过管道进入设备
- 流速控制阀调节进水流量
- 固体拦截阶段
- 粒径>5mm的固体被机械格栅截留
- 定期人工清理(频率视使用量而定)
- 油水分离阶段
- 废水在分离舱以层流状态缓慢流动
- 油滴上浮速率:0.2-0.6m/h
- 油层收集阶段
- 聚集的油层厚度达50mm时触发排油
- 自动型设备通过传感器控制排油泵
- 清水排放阶段
- 处理后的水含油量<100mg/L(国标要求)
- 通过排水管排入市政管网
现代地埋式油水分离器常采用以下技术提升效率:
- 斜板分离技术
- 增加有效分离面积3-5倍
- 缩短油滴上浮距离
- 涡流整流装置
- 消除进水湍流影响
- 创造理想层流条件
- 恒温控制系统
- 维持最佳分离温度
- 防止冬季油脂凝固
- 微气泡气浮辅助
- 微小气泡携带油滴加速上浮
- 提升分离效率20-30%
五、不同类型设备的原理差异 1. 传统重力式分离器
- 单纯依靠自然重力分离
- 停留时间长(≥60分钟)
- 分离效率约70-80%
- 采用聚结填料
- 停留时间缩短至30分钟
- 分离效率达90-95%
- 集成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
- 实时监控油层厚度
- 自动排油和故障报警
- 废水特性
- 油脂类型(动物油/植物油)
- 乳化程度
- pH值(理想范围6.5-8.5)
- 操作参数
- 进水流量稳定性
- 设备清洁频率
- 温度控制精度
- 维护管理
- 排油周期(建议每周至少1次)
- 固体残渣清理频率
- 设备内部清洗
理解地埋式油水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有助于餐饮企业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确保长期稳定运行。金球环保建议用户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分离技术,并建立规范的维护制度,以达到最佳环保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