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青年科技人才作为国家创新队伍的生力军,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人才支撑。因此,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在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挑大梁”、“当主角”,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
强化政策精准滴灌,释放青年人才创新活力。近年来,我国围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增机会等方面,已经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的政策体系,让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加大对青年项目的资助力度,“青年科学家项目”精准支持着有潜力的科研新秀。而在航天探测、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前沿、生命科学等重大科技领域中,也有越来越多80后、90后甚至95后成为骨干核心力量。
营造优良创新生态,厚植青年人才成长沃土。要让青年人才潜心研究、敢于创新,应尽可能营造“科研无忧”的灵活开放环境,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内驱力。一是在于“减负”与“松绑”,治理各类“表格多”“报销繁”等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青年科研人员在非科研事务上的精力消耗;二是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尤其是要打破论资排辈的隐性天花板,让有真才实学、做出实际贡献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让青年科学家的智慧结晶能够顺畅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夯实基础与前瞻布局,提升青年人才核心竞争力。外部环境固然重要,青年科技人才自身的成长更为根本。打铁必须自身硬,在政策“搭台”的同时,更要引导和激励青年人才苦练内功。一方面,必须持续强化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稳定支持。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国家应加强基础研究部署,鼓励青年人才投身冷门但有长远价值的领域,为未来重大突破积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加强交叉融合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发展日益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应鼓励青年人才跨越学科界限,善于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青年人才自身也应主动培养国际视野,积极参与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建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是一项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在政策支持上更加精准有效,在创新生态上更加开放包容,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内功锻造,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