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至少要是高科技,都会有资金关注,今天就有人说:第二届脑机接口技术开发者大会即将召开。他们要去关注脑机接口股了。
一,脑机接口的产业升级
当然,也有朋友直摇头,这东西脑子上插U盘,插芯片,太奇葩了。
客观的说,脑机接口这东西,多数人不会懂,但是当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不约而同地出台脑机接口产业扶持政策时,咱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领域。
北京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规模化应用;
上海更狠,直接瞄准临床医疗;
广东则聚焦技术突破。
三地政策形成合力,这不是简单的概念炒作,而是实打实的产业升级。
应该说,脑机接口这种东西,听上去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但就像人工智能,刚炒的时候还是2022年,那时候A股的AI股都被认为是瞎炒,普通人肯定不懂,但现在在看,多少人要拍肿大腿。所以,既然有人看好,还是不要以普通人世俗的眼光去评价,而是尊重机构的认知,观察机构的行动,他们提前行动了,那么我们就拿「一多一少」的策略去应对。
二、牛市中的残酷真相:"一多一少"法则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投资圈的老梗:牛市里亏钱的人比熊市还多。听起来荒谬,但数据不会说谎。为什么?因为多数人把牛市玩成了"一少一多"——少参与启动,多参与调整。
真正的赢家怎么做?他们奉行"一多一少":多参与启动阶段,少参与调整阶段。听起来简单,但要做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识别启动的能力,二是克制调整时抄底的冲动。
三、机构布局的蛛丝马迹
说到识别启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看K线形态或成交量。恕我直言,这些滞后指标在机构眼里就是明牌。真正的老手看的是资金行为数据。
上图这两只股票很有意思:左侧股票震荡上行时,"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活跃;右侧股票虽然也在反弹,但机构参与度很低。结果如何?左侧股票后来涨了3倍,右侧股票又跌回了原点。
这就是量化数据的价值——它不会告诉你明天是涨是跌,但能清晰展示资金的态度。就像打牌时对手的下注模式,比他们手里的牌更有参考价值。
四、信息差时代的生存之道
再看这三只股票,表面看都是突然启动,但数据告诉我们另一个故事:机构资金早在消息公布前就开始布局。以金陵体育为例,苏超联赛3月宣布时就有资金介入,等5月媒体大肆报道时,聪明钱已经赚走第一波利润。
这就是金融市场的残酷现实:等你从新闻上看到利好消息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时机。但通过量化分析,我们至少能看清资金的流动轨迹,而不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回到开头的脑机接口大会。面对这样的行业机遇,我觉得有三点比较重要:
- 先看政策支持的持续性
- 再看技术突破的真实性
- 最重要的是观察资金流向
别急着追高那些已经涨上天的概念股。用数据说话,找到那些机构正在悄悄布局的标的。记住,在金融市场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第二只老鼠才能吃到奶酪。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