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深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40余年,是我国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研发的权威专家。其研究聚焦数字化制造、智能工厂构建、数据驱动创新等前沿方向,主持研发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等工业软件,成功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长征系列火箭、空间站等国家重大工程,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落地。
核心研究方向:从数字孪生到智能工厂
李培根院士近年重点阐释智能制造的核心命题:
- 数字孪生与物理系统共生
-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中,他提出“新一代制造的核心是数字孪生,需实现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动态交互与协同优化”。这一理念指导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大型盾构机等复杂装备的研发,通过实时数据驱动优化制造流程。
- AI重构工程教育
- 在2025年太行论坛主题报告中,他指出:“AI正颠覆传统工程教育范式,需建立‘数据驱动+物理模型’的双重认知体系”,呼吁高校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 智能工厂的实践路径
- 作为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他提出智能工厂需聚焦“暗数据挖掘”(即未被利用的工业数据)、全链条协同和自主决策系统,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向“认知化”跃升。
产学研融合:技术落地的关键贡献
李培根院士始终致力于连接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
- 工业软件国产化
- 与开目、天喻等企业合作研发的CAPP系统,覆盖国内2000余家企业,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0亿元,并应用于运-20运输机、12米盾构机等重大装备制造。
- 创新平台搭建
- 主导组建国家级“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新链,孵化多家高技术企业,其撰写的《智能制造概论》成为领域标杆教材。
- 人才培养变革
- 推动设立“耕塾创新教育基金”,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开展AI时代的工程教育改革,强调“思维训练重于知识灌输”。
专业邀约指南:精准匹配学术活动需求
铭培网基于院士研究重心与日程特点,提炼邀约要点:
- 主题契合性
- 优先考虑智能制造、工业软件、AI赋能制造业、工程教育范式变革等议题,需突出技术落地案例或产业痛点分析。
- 活动形式建议
- 主题演讲:聚焦数字孪生实践、智能工厂建设、工业数据价值挖掘等前沿方向;
- 圆桌研讨:联合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探讨转型痛点与协同解决方案;
- 教育论坛:解析AI对工程人才能力模型的重构路径。
- 执行注意事项
- 需提前3-6个月发出正式邀请函,明确会议议程与院士角色定位;
- 提供交通、住宿等VIP保障,避免与其教学科研核心任务冲突;
- 会后需提交技术总结报告,便于院士团队跟进潜在合作。
赋能产业与教育的双重使命
李培根院士近年持续呼吁:“智能制造的本质是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深度融合”。他通过三大行动践行这一理念:
- 技术推广:赴北京、重庆、山东等地调研企业数智化痛点,提出“中小制造企业需优先打通设备数据孤岛”;
- 公益科普:在抖音平台开设《智能时代如何安放自己》公开课,吸引66万人次观看,推动前沿技术大众化;
- 人才号召: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他向全球科技人才发出邀请:“湖北正打造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高地,这里是实现价值的舞台!”
铭培网学术支持中心
依托院士、诺奖得主及产业专家网络,为科技创新论坛提供嘉宾邀约、议题设计及产学研资源对接服务,助力中国智造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铭培网--作为全球高端专家资源平台,致力于汇聚国内外前政界人士、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商业领袖、国学文化学者、军事顾问及主持人等专业人才,通过组织论坛讲座、企业访问活动和管理咨询等,助力中国经济科技发展。邀请专家进行大会发言、商务考察、或技术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