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玻璃被广泛应用于窗户、门、手机屏幕、汽车挡风玻璃、建筑幕墙等场景。它通透、美观,但一旦破裂,可能带来危险。而玻璃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表面应力”。
那么,什么是表面应力?它为什么能影响玻璃是否容易碎裂?又该如何用数据理解它对安全性能的实际影响?
一、玻璃为什么容易破?
普通玻璃是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在受到外力冲击或温差变化时,微小的裂纹极易扩展,导致整块玻璃瞬间碎裂。这种碎裂方式不但迅速,而且通常会形成锋利的碎片,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了提高其抗裂性能,人们研发了钢化玻璃、化学强化玻璃等新型材料。它们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通过“引入表面压应力”,来大幅提升玻璃的机械性能。
二、什么是表面应力?
表面应力,准确来说是“表面压应力”,是一种人为引入玻璃表层的应力状态。通常通过热处理(钢化)或离子交换(化学强化)实现,让玻璃表层产生压缩应力,内部形成相应的拉应力。
压应力能抵消外部冲击产生的张应力,从而延缓裂纹的产生与扩展。简单来说:让玻璃“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才能在受到打击时不那么容易“崩溃”。
三、数据怎么说?
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更有说服力。以下是根据多项材料力学实验和标准数据整理出的关键参数:
普通退火玻璃的表面应力接近于零,因此其抗弯强度一般在40–60 MPa之间,属于典型的低强度材料。
物理钢化玻璃的表面压应力通常达到90–150 MPa,抗弯强度可提升至120–200 MPa,是普通玻璃的3到5倍。
化学强化玻璃的表面应力甚至可达400 MPa以上,部分应用(如航空航天或高端电子)中能承受的冲击远远超出普通建筑需求。
这些数据表明,表面应力的提升能显著增强玻璃的抗裂性和冲击韧性。
此外,标准测试中显示:
当一块物理钢化玻璃的表面应力低于90 MPa时,碎片状态将无法满足国家安全玻璃标准,破碎后可能形成大面积锐角残片。
相反,表面应力控制在110 MPa以上的钢化玻璃,破裂后多呈小颗粒钝角碎片,伤害风险显著降低。
四、如何检测表面应力?
表面应力的检测目前主要依靠“表面应力测试仪”或“偏振光干涉法”。非接触测量手段可在不破坏玻璃的前提下,对强化质量进行快速评估。
国家标准如GB 9963和EN 12150等,也都对安全玻璃的表面应力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数据不仅指导玻璃生产企业控制工艺参数,也为建筑、交通等行业的使用安全提供保障。
五、应力并非越高越好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表面压应力越高代表抗裂性越强,但它也伴随着一个副作用:应力集中越强烈,内部残余应力越不均匀,可能在极端条件下导致自爆。
例如在夏季高温或者玻璃边角损伤时,内部拉应力会在某一临界点快速释放,导致玻璃在无外力情况下自发破裂。这也是钢化玻璃“自爆”现象的根源之一。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更强调的是“合理控制”表面应力,而不是一味追求极高值。
六、写在最后
表面应力不是抽象概念,它是一道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防线”。正是这道压缩应力层,让原本脆弱的玻璃变得坚韧可靠,广泛应用于各种关键领域。
我们常说“看不见的,往往更重要”。表面应力正是如此——它不在视觉上显现,但在玻璃安全性、使用寿命、抗冲击性上的影响,早已通过大量数据被验证。
下次当你轻敲一下窗户或手机屏幕,或许可以多留意一件事:这块玻璃,是不是已经在表面应力的保护下,为你的日常安全“负重前行”。
深圳东仪精工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行业知名的品质检控及实验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生产及代理国内外领先检测仪器、试验设备及耗材。公司以“专业水平、优良品质、星级服务”为理念,致力于为光电玻璃、电子电器、塑胶五金等行业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实验室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华南、华中及西南地区,并辐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