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感神器”给场馆贴上“降温贴”、室内导航精准到观赛座位、百辆无人驾驶汽车接驳运动员……当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遇上“黑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南方网记者走进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近距离领略了前沿科技的魅力。
降温涂层用反射破解高温难题
要谈科技如何赋能大型体育赛事,不妨从一个给场馆“贴冰凉贴”的巧思说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霍英东研究院研发的微纳米级被动式制冷涂层技术,为近百个志愿者服务站披上防晒降温“外衣”。
制冷涂层技术效果图。
阳光直射下,集装箱式的志愿者服务站常因高温导致室内闷热、空调电耗激增,影响志愿者工作环境。微纳米仿生涂层可反射绝大部分太阳光,并以中红外线辐射形式把热量带走,实现无需耗电的“零碳降温”。
霍英东研究院建筑物能源研究中心经理朱龙潜博士介绍,该技术能使服务站表面温度降低15℃以上,预计在全运会志愿服务演练及赛时期间提供50万瓦制冷量,节约38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吨。此外,由该涂层制成的防晒雨伞、防晒衣,也将在全运会期间提供给志愿者使用。
“我们的项目不是一次性的。赛会结束之后,志愿者服务站将会转化成社区的服务站。”朱龙潜表示,这种“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模式,让科技成果从服务赛事向惠及民生延伸。
场馆室内导航精准到每个座位
除了给场馆“降温”,如何让观众和参与者在庞大的赛事场馆迅速而精准地找到座位?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码石科技”)的定位技术给出了答案。
该公司销售总监罗华伟介绍,十五运会场馆建设期间,码石科技参与了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市体育馆、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等多个场馆的AR导航导览系统建设。用户可以通过“全运广州”小程序或者现场二维码进入各场馆导航页面,精准定位到观赛座位。
小程序导航页面。
该公司自研的轻量级地图引擎支持建筑3D全景外观、室内外地图无缝切换,用户无需跳转即可实现从室外到场馆内具体座位的一体化导航。无论是洗手间、医疗室等公共设施,还是5万座位级大型场馆的精准座位,都能通过技术轻松定位。
自动驾驶汽车构建专属出行网络
解决了场馆内的舒适与导航问题,赛事期间的出行保障同样关键。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马智行”)将以百辆级规模的车队,为全运会构建智能出行网络。
以赛事场馆为核心,连接媒体中心、相关酒店等关键节点,设置相应的接口线路。“具体线路的最终确定,还是要看全运会执委会和当地政府的审批意见。”小马智行广深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黄凯霖称。
黄凯霖表示,针对电动车较多的路况,小马智行在算法和软硬件适配系统上充分考虑安全性,加强对电动车的识别并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同时配合交警部门的电动车整治工作,确保出行安全。
从制冷涂层的绿色创新,到导航技术的精准服务,再到自动驾驶的智能出行,这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落地,共同勾勒出广州“科技全运”的清晰图景。这场科技与体育的碰撞,书写着城市发展与赛事赋能的新篇章。
无人驾驶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