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参加一个行业峰会,听到某互联网大厂的基础架构总监透露,他们刚建成的超大型数据中心总投资接近50亿人民币。台下一片哗然,有人质疑这是不是在吹牛,毕竟50亿能在二线城市买下一大片土地了。
作为在数据中心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兵,我想说:50亿,还真不算夸张。今天就来给大家算算这笔账,看看建一个现代化数据中心,钱到底都花在哪些地方。
土地和基建:30%的投入只是"打地基"
很多人以为数据中心就是几排服务器柜子,其实远远不是这样。一个标准的大型数据中心,仅仅土地成本就占到总投资的10-15%。按照50亿计算,光买地就要花掉5-7亿。
而且数据中心对选址要求极高。不能建在地震带、不能有洪水风险、要有稳定的电力供应、网络接入要便利。符合这些条件的土地价格自然不便宜,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周边。
基建部分的投入更是惊人。数据中心的机房不是普通厂房,而是要满足抗震、防火、防水、防雷等多重要求的特殊建筑。我见过一个项目,仅仅是机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比普通建筑厚了一倍,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加上配套的办公楼、监控中心、备品备件库房等,基建投入通常要占到总投资的20-30%,也就是10-15亿的规模。
电力系统:数据中心的"心脏"花费最多
如果说基建是数据中心的骨架,那么电力系统就是它的心脏。这部分投入通常占到总投资的35-40%,也就是17-20亿。
为什么电力系统这么贵?首先是容量大。一个中等规模的数据中心,用电量就相当于一个小县城。50MW的供电容量是起步配置,大型数据中心动辄上百MW。
其次是可靠性要求高。数据中心停电一分钟,损失可能就是几百万。所以电力系统必须做到"N+1"甚至"2N"冗余,也就是说每个关键设备都要有备份。
举个例子,我们当时做的一个项目,光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就采购了16台,每台造价200万,总共3200万。加上配套的电池组、配电柜、变压器等,整个电力系统投入超过了8亿。
还有一个隐性成本是电力增容费。向供电公司申请大容量用电,需要缴纳不菲的增容费用,这笔钱很多人都容易忽略。
制冷系统:让服务器"凉爽"的代价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投入通常占到总投资的15-20%,大约7-10亿。
很多人不理解,装几台空调能花这么多钱?其实数据中心的制冷完全不同于普通空调。服务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巨大,一个标准机柜的发热量相当于十几台家用空调的制冷量。
而且制冷系统同样需要高可靠性。我们行业有个说法:"服务器可以宕机重启,制冷系统绝对不能停"。一旦制冷失效,机房温度会在几分钟内飙升到危险水平。
现在主流的制冷方案包括风冷、水冷、液冷等多种技术。最新的浸没式液冷技术,虽然节能效果好,但初期投入成本极高。我知道有个项目采用液冷方案,仅制冷液就花了2000多万。
IT设备:数据中心的"灵魂"
IT设备投入通常占到总投资的25-30%,也就是12-15亿。
这部分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别看现在服务器价格相对透明,但数据中心采购的都是企业级设备,价格比消费级产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一台高端的机架式服务器,配置足够的CPU、内存、硬盘,价格可能在20-50万之间。一个标准的42U机柜能装40台左右,光服务器就要800-2000万。
存储设备更贵。企业级的全闪存阵列,每TB的价格可能是消费级SSD的10倍以上。网络设备同样如此,核心交换机动辄几百万一台。
消防和安防:不能省的"保命钱"
消防系统投入占比虽然不高,但绝对金额也不小,通常在2-3亿左右。
数据中心的消防系统不能用水,因为会损坏设备。主流的气体灭火系统成本很高,我见过一个项目,光灭火气体就花了800万。
安防系统包括门禁、监控、报警等多个子系统。现在的数据中心安防已经应用了人脸识别、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一套完整的安防系统投入也在5000万以上。
其他"隐形"成本不容忽视
除了上面这些大头,还有很多容易被忽略的成本:
设计费用通常占到总投资的3-5%,也就是1.5-2.5亿。数据中心设计需要多个专业的配合,设计周期长,费用自然不低。
项目管理费、监理费、检测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做过统计,这些费用加起来通常要占到总投资的2-3%。
还有各种认证费用,比如Uptime Institute的Tier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认证等,每项认证费用都在几百万级别。
运营成本:建成只是开始
很多人只关注建设成本,其实运营成本才是大头。一个大型数据中心,年度运营成本可能达到建设成本的20-30%。
电费是最大的运营成本。按照0.6元/度的工业用电价格,一个50MW的数据中心,年电费就要超过2亿。
人工成本也不低。一个现代化数据中心需要24×7运维,通常需要50-100人的运维团队,年人工成本在5000万以上。
值得吗?算算这笔账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花这么多钱建数据中心,到底值不值?
从商业角度看,一个设计合理的数据中心,投资回收期通常在8-12年。考虑到数据中心的设计寿命是15-20年,投资回报还是可观的。
更重要的是,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直接收益上。它支撑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更是难以估量。
当然,50亿的投入确实不是小数目,但放在整个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投入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毕竟,没有这些基础设施,我们现在享受的各种数字化服务都无从谈起。
下次再有人质疑数据中心建设成本过高时,不妨让他们看看这篇文章。每一分钱的投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