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已经理了一下SCI、SSCI和AHCI它们之间的区别,那么ESCI又是什么?它跟SCI有什么区别?投论文投到ESCI期刊国内会承认吗?
一、ESCI和SCI的核心区别
SCI(科学引文索引),上一篇文章也提过,是科睿唯安运营的权威学术数据库,收录自然科学领域影响力成熟的高质量期刊,被全球学术界广泛认可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象征。SCI现在已经统一为SCIE了,查期刊的被收录情况时,也会显示为SCIE。
ESCI(新兴资源引文索引) 则是科睿唯安2015年推出的新索引,专门收录具有发展潜力但尚未达到SCI标准的期刊,被称为SCI的“预备队”。
SCI和ESCI的区别如下:
收录标准不同:SCI采用28项评估标准(24项质量+4项影响力),ESCI只需满足24项质量标准即可入选。
升降机制不同:表现优秀的ESCI期刊可升级为SCI期刊,而影响力下降的SCI期刊也会被降级至ESCI。
学科范围不同:SCI专注于自然科学,ESCI则覆盖全学科领域。
所以,在期刊投稿时,要注意,ESCI不同于SCI,在学术表现上,投SCI的说服力也大于ESCI。既然如此,那么被ESCI收录的期刊到底值不值得投稿呢?
二、ESCI期刊的投稿价值:机遇与风险并存
搞研究的大家都知道,投中SCI期刊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些时候想发表自己的论文,也会考虑退而求其次,投个ESCI。
1.为什么ESCI也可以尝试去投?
可以提升论文可见度:ESCI论文被Web of Science收录,引用数据可追踪,增加学术曝光度。
部分ESCI期刊审稿流程较快,适合需要快速发表的研究。增加自己论文的说服力。
许多ESCI期刊为吸引稿源会减免版面费,减轻经费压力,发表成本低。
ESCI作为SCI的“预备役”有一定潜力,如果期刊后续升入SCI,已发表文章“身价”自动提升。
自2023年起,科睿唯安开始为ESCI期刊计算影响因子。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也首次将ESCI期刊纳入评价体系,这都说明ESCI的地位和认可度正在提升。
2.论文投ESCI会有什么风险?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将ESCI纳入考核体系,影响成果认定。如果为了毕业或者晋升想发表论文,投ESCI基本不合要求。
由于ESCI是新兴期刊,发展不稳定,有可能因发展不及预期而影响论文的长期影响力。
而因为ESCI期刊没有JCR期刊分区,中科院分区也只有少量期刊参与,很难判断一本ESCI的质量。
三、投稿建议,ESCI到底能不能投
如果投论文是为了毕业、深造、晋升等,那么投稿前一定要先确认清楚单位的成果认定标准。自己的论文能够投SCI的,还是投SCI更好。
真的要投ESCI,可以通过Master Journal List查询期刊发展轨迹,优先选择有升SCI潜力的ESCI期刊。
ESCI像是学术新星的孵化器,而SCI则是已成名的明星舞台。对青年学者,ESCI期刊是展示新兴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但对职称晋升等关键考核,肯定优先选择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