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洒满建设路小学的“星禾园”劳动基地,藤蔓间垂着饱满的果实,田垄上跃动着孩子们的身影。这个暑假,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劳动”实践活动在这里热闹开展,同学们用双手耕耘、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在泥土与果实间收获了别样的成长。
“星禾园”里,除草的同学们正蹲在菜畦边“找茬”。“老师说叶片形状不规则、根系杂乱的是杂草,得连根拔掉才不会抢养分。”三年级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杂草拔除。接着进行浇水,同学们则拿着水管“按需分配”:给黄瓜藤蔓浇足水,却给生菜只浇了少许,“因为生菜怕涝,老师讲过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一样。”课本上的植物知识,在亲手劳作中变得鲜活可感。
当老师宣布“开始采摘”,园子里瞬间沸腾起来。紫得发亮的茄子、红得透亮的小番茄、顶花带刺的黄瓜、圆滚滚的西葫芦、嫩得掐出水的生菜……同学们按学到的技巧采收:茄子要捏住蒂部轻轻转,番茄得留一点果柄,黄瓜要顺着藤蔓方向拉。袋子很快被填满,沉甸甸的果实映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这串小番茄有8个,像小灯笼一样!”“我摘的茄子比爸爸的手机还长!”欢快的喊声里,满是丰收的自豪。
采摘后,大家拿出植物生长记录表认真填写:“7月18日,辣椒产量最高,而且还都是朝天椒哦,我第一次见这样可爱却饱满的小辣椒”。记录背后,是同学们认真的观察与呵护。而这份牵挂,还延伸到了家中的厨房。
当晚,班级群里成了“美食展示区”:凉拌生菜撒着芝麻,清炒西葫芦飘着香气,还有用黄瓜和小番茄拼出的“笑脸”拼盘。“孩子说自己种的菜吃着特别甜,还给我们讲每种蔬菜的生长周期呢!”一位家长的留言道出了活动的意义,劳动不仅产出果实,更种下了珍惜与分享的种子。
在“星禾园”里,科学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劳动也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当同学们用双手触摸泥土、用智慧记录生长、用成果温暖餐桌,这场“科学+劳动”的实践,早已成为一堂生动的成长课,让他们在耕耘中懂得责任,在收获中体会快乐,在自然中感悟生命的力量。
供稿:王慧
编辑:田田
审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