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一批拿到金平面GL1000Pro的人里出文出的最晚的,我这出文慢的毛病其实又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了,尤其是忍不住看完才子和九段老师他们的文章后,经常容易出现观点性层面的重复,导致我自己需要重新找更合适的切入点,过分翔实的内容我肯定是比不上他们了,那就争取来一篇观点更直白、篇幅也更友好的评测,给大家讲清楚GL1000Pro它具体是一副什么样的耳机、适合什么样的用户、以及我的推荐态度。
开箱环节,金平面在包装内提供了两副不同材质的耳罩和一根黑色编织披覆的原配线,炎炎夏日,不喜欢皮罩闷感的可以尝试更换另一副耳罩,透气性会略好一些。原配线为3.5mm双边出线的同轴结构无氧铜镀银,从标配4.4插头的行为来看,金平面也对它的易驱动性是比较自信的,虽然仅仅90dB/mW的灵敏度依然不算高,但GL1000Pro是金平面首次使用超薄铝合金镀层,而不是之前的黄金镀层。GL2000也好、包括友商的HEKSe也好,虽然也是镀铝,但并不是超薄处理,这次你能够明显感受到GL1000Pro声音的那种“轻快感”,相比之下用便携去推GL3000的时候真的有一种振膜的振幅根本就打不开的感觉。而从纸面参数来说,90dB比GL3000的83dB,虽然只高出了7个dB,但是对功率需求减少了70%,对于本身便携领域里输出功率不算高的晶体管放大器设备而言,也减少了在大动态、高声压的前提下对控制力的物理性需求。
虽然圆形振膜的GL1000Pro在尺寸上看着比GL3000小了很多,但整体的佩戴感受是基本上一致的舒服、以及有着非常良好的重量分配,戴上去以后面部压力、头顶的头梁压力、整体重量等是有一个比较和谐的呈现的,能够胜任长时间、乃至整日佩戴的需求,这一点也是过去金平面的老型号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在升级了全新的头梁并且进一步轻量化处理以后,得到了质的提升。
有时候在一些光线角度下,可以若隐若现看到GL1000Pro内部的一些振膜结构,它本身的基材是106mm超大尺寸的双磁路平板振膜,布线镀层则是前文提过的超薄铝合金材料,这一物理特性的改变必然也会影响声音风格的走向,GL1000Pro在金平面家族里显然不是那个调音非常“老派”的型号,但是一些传统优势并没有丢失,这里我个人猜测按照金平面的家族风格,肯定是希望声音能够多一些醇厚度、绵密感,最好能把高频也处理处GL3000上那种有一点镶金边的质感来,但这样的声音风格在便携前端以及小型的桌面级台式设备上,对“适配性”不算很友好,我也在GL3000的评测里提过,它高频部分在不同搭配下的“变量”是最多的,有可能出现一个设备推出一个声儿的情况,但GL1000Pro不论是便携还是台式设备驱动,整体的音色基调、三频能量分布都是相对稳定的,大家在线下陌生的电源环境以及陌生设备的搭配下,你听到的参考性也更高、更接近自己拿回家后能复刻出的声音。
在搭配环节,我原本以为GL1000Pro所说的好推,可能也得什么乐图GT2、NIPO N2、海贝R82这种大功率传统国砖才能推,包括图中的LP6 10TH版本,但后来发现我还是低估了金平面这次做易驱动性的决心,在我拍完照实际上去搭配的时候,别说旷世CMA18 Portable这种中等体积的解码耳放了,哪怕是飞傲QX13这种千元级的尾巴都能推出相当好的框架,所以如果说你手持一个一两千元的尾巴,像乐彼W2Ultra、旷世M15、iFi Go Bar、享声MDA3这种兼顾声音的一定厚度与功率输出表现的,都可以把GL1000Pro推出个七八成的声音框架,而且不会出现某一个部分的声音元素过于瘸腿的表现、是比较均衡的呈现,而像海贝FC5、七彩虹M2这种倒不是推力不够,而是本身的声音骨架偏细,不太适合和头戴做搭配。那如果有个中高档的国砖、或者类似于NIPO A100、德森瑞单簧管这种大推力的便携解码耳放,台式设备对GL1000Pro用户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必备品,完全可以安心听。
在驱动力完全足够的前提下,在能量感的表达上,我还是能够看到金平面骨子里偏保守的那一面,但是风格调教上我认为他们还是非常用心权衡了自家的审美风格与主流市场的需求的,并没有做一个泯然众人的大俗向的调音、但也尽可能做到了比较广的覆盖面。我知道很多用户看到106mm的超大尺寸振膜就第一反应是期望它有一个宏伟级别的声场与澎湃的低频,但反而这两点我认为金平面做的相当保守——GL1000Pro的低频结像非常规矩,有着极为清晰的中心聚焦感和纹理细节表达,量感从响度的层面来说是充沛的、但是听感上并没有什么“氛围化”的表达,比如说做出比较多的低频残响、一些Delay处理、或者让低频结像蓬松点、羽化点,这些东西在GL1000Pro统统看不到,金平面做出来的低频依然是非常严肃向的、可以胜任各种大小编制古典曲目的走向,听巴洛克时期的小编制时,低频应有的干净度、速度感非常到位,但如果你上到Chord Alto这种顶级推力的耳放,它听大编制交响、电影原声时的落地感、权威感也是出的来的,但如果是基于便携设备以及相对中小型桌面耳放的声音来看,GL1000Pro的低频是略偏速度感和清晰度的表达,量给的并不少、但调音上没有任何的HUFI倾向。
声场方面,如果你看完以上的描述,甚至都已经能够猜到它的处理了,它的声场非常强调“立体感”,横纵三个维度的xyz轴没有哪一个非常突出、但是每一个都是80分以上的水平,整体是一个偏球状的、纵深很足、声场的天花板高度也算不上矮的表达,搭配得当的话也非常适合Live类的流行、爵士录音,如果要说短板的话,我其实是希望能够把横向再拉宽一点、以及把结像的位置再往前推一点,不过想想这毕竟是一个6K档位的头戴,这两个地方如果再加强的话,那GL3000用户可能就直呼“背刺”了。
中频的音色上,虽然如果在自家的产品序列里,GL1000Pro确实没那么老派、也没那么明显的暖色处理,但是如果放在整个头戴市场里依然算是一个微暖的、厚声底的调音,尤其是中频的密度可以媲美大部分万元级的产品,那种扎实饱满的感觉即便是在便携设备上也呼之欲出、难掩强悍。高频部分没有友商Unveiled系列那么夸张的通透感、但也依然是非常干净上扬的表达方式,并且极高频的表达也是比较充分的、能量感十分线性,它不会像大部分的动圈头戴那样高频的基音到泛音、极高频段会有一个线性的衰减,而是基本上保持了一致的密度与能量感、滚降点没那么早,但大部分搭配下还是能够体现出比较平顺的能量感、并且在听流行时候的“存在感”并不会抢戏,这一点和GL3000算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人声比GL1000Pro更暖更厚、但是高频也有一个更亮的峰存在,相比之下GL1000Pro的人声更在意的是平衡性、杂食度,力求把男声的厚度与磁性、女声的清秀甜美都表达出一个及格线以上的好听水准,至于什么风格化的表达,那交给用户去搭配前端、换线等,换言之,GL1000Pro是目前金平面推出过的头戴里“可塑性”最高的一个、或者说把玩门槛也最低,比较容易get到它的素质全面、以及找到自己想要折腾的方向。
我知道在2025年的头戴市场里,直推型头戴其实算不上什么卖点,但是在以声价比著称的、同价位硬素质就是比友商高出那么一截的金平面头戴家族里,无疑是一个比较吸引人的点,对用户而言,如果能够用低成本的便携前端搭配、或者说不需要更换当前的台式设备的基础上,就获得一个中高档位的、106mm大尺寸平板振膜的素质全貌,那它的易驱动性就有着更普惠性的意义,更别说金平面这次在自主调音审美与大众头戴市场的需求里取得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我认为比起那个推开了能越级、但是难推开的GL3000,这款GL1000Pro才是一个可以面向几乎所有发烧友的推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