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的“算法革命”已全面落地!
6 月 1 日起,TikTok 就停止为新店开放传统广告创建权限;
6 月 25 日,新店全面切换至 GMV MAX 模式;
7 月 15 日,连老店也必须完成向 GMV MAX 的切换。
这一系列操作,让不少卖家朋友都有些措手不及:算法接管了80%的投放决策权,卖家从“驾驶员”沦为“乘客”
简单来说,GMV MAX 就是 TikTok 推出的一种由 AI 驱动的 “广告自动驾驶模式”,目标很明确,就是最大化商品成交额(GMV)。以往卖家需要手动设置人群定向、筛选素材、选择广告版位等,现在只需告诉系统预算和 ROI 目标,剩下的复杂工作,统统交给 AI 算法来完成。
二、卖家在GMV MAX 面前遇到的困难平台说这是“AI托管神器”,设置好预算和ROI就能躺赚,卖家表面上看操作是简化了,但实操发现,这GMV MAX更像赌场里的老虎机——投币前永远猜不透吐不吐金币。
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种:
1. 冷启动期成了吞金黑洞。
做服装的Tom在倒苦水:系统前三天疯狂烧钱,单客成本从15刀飙到40刀,五千美金砸下去才勉强跑通模型。现金流吃紧的小卖家,可能没熬过学习期就先断了气。
2. 素材内卷更是血腥战场
以前混剪视频还能捡点流量,现在真人出镜率低于60%直接被判死刑。Lina的家具账号试过工厂实拍,点击率卡在2%不动,后来咬牙找了洛杉矶网红拍生活场景,数据直接冲到10%。她现在每个单品备30条素材,团队凌晨四点还在改脚本。
3. 更隐蔽的是操作陷阱
3C卖家Ray把ROI设到5想冲利润,结果三天没一个点击。官方小二私下透露,ROI设置得比行业均值±0.5以内才给量。有卖家不信邪,一天调价三次直接被系统拉黑。
尽管 GMV MAX 的操作变得简单了,但并不意味着卖家的成本会降低。由于系统投放更倾向于 “大盘算法”,不再支持对投放细节进行微调,卖家想要跑出好的效果,就需要在商品品质、素材质量以及运营环境等方面下足功夫。这对卖家的综合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投入产出比不理想。
三、如何破局?当算法夺走80%的控制权,只剩两个突破口:极限压榨素材价值 + 死守账号安全。
上个月参加深圳卖家聚会,有卖家提出新的思路:用飞跨浏览器打造“数字分身术”。
原理很简单:给每个店铺配独立网络环境,多个店铺批量创编素材,测试效率直接翻倍。
以前测十条视频要两周,现在用飞跨浏览器多店铺,高效测试,上午批量上传工厂实拍、宠物博主联名、主人Vlog三种素材,下午就筛出爆款宠物喂食器。
1.素材库按战时标准储备:每个单品备足三十条弹药,重点押注真人场景。混剪视频趁早扔进回收站,现在算法比人还精。
2.ROI设置要懂“潜规则”:美妆类目均值在2.5左右,设到2-3之间最安全。单日调价别超两次,否则系统直接摆烂。
3.环境隔离是生死线:一店一代理政策下,多店铺运营必须使用飞跨浏览器,去配独立IP。我见过卖家省这笔钱,结果三个店因关联封号,代理押金全打水漂。
五、写在最后
TikTok的算法铁幕已落下,GMV MAX不是工具升级,而是生存规则的重写。当“手调广告”成为历史,能安全高效测试素材的人,才配吃到下一波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