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7月18日,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联通云AI焕新论坛举行,“AI焕新”成为关键词。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算力即国力”成为共识。
作为云计算领域的国家队,中国联通肩负着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任,以此次联通云AI全栈焕新升级为契机,全面夯实智算基础设施、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深化行业场景应用,致力于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算力第一品牌”,与产业各界携手培育新质生产力,共创数实融合新生态。
迈入智算云时代,锚定算力自主可控
“当前算力需求向规模化、多元化、智能化、算网融合化发展。云计算加速向智算云演进。”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朱汉武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联通率先提出“国芯+国算+国模+国盾”四位一体的智算产品能力体系,加速同传统的IaaS、PaaS、SaaS迭代升级为AI IaaS、AI PaaS、MaaS、AI SaaS,推动云计算全方位向智算云升级。
从2013年,“沃云”正式起航,到2025年,“沃云”品牌升级为“联通云”,业界首发“虚拟化+云原生”双引擎技术架构,联通云已经走过12个年头。如今,联通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今年初的亚冬会,联通云作为行业内首个为国际大型赛事提供云计算通算和智算服务的中国云服务商,以核心系统“零故障”、服务保障“零投诉”、网络安全“零事故”的优异成绩,交出了一份完美的保障答卷。
站在新的起点,联通云迎来全面AI焕新升级,并发布“联通大衍”DPU、联通云AI云原生应用开发平台、“联通星罗”先进算力调度平台2.0、“联通智在”云车机、联通云智算一体机、中国联通数智产品超市等六大智能新产品,这标志着联通云正式迈入智算云新时代!
“算力自主可控是国家数字安全的基石,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提。”中国联通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大局,此次联通云AI焕新升级的核心目标,便是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智算体系,破解我国在算力领域“卡脖子”难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算力已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然而,当前云计算底层技术仍大量依赖国外开源框架,智算领域的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有待提升。作为“国家队”,联通云以“打造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算力第一品牌”为使命,将自主可控理念贯穿于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服务交付的全流程。
在具体实践中,联通云通过“双引擎智能升级”构建了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其中,云原生双引擎架构实现了超大规模集群管理,支持万卡级算力池化,MFU利用率提升至60%,为智算任务提供高效算力支撑;全信创智能适配能力则实现了基础软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信创服务跨芯片无缝迁移,跨架构迁移效率提升25%,信创生态兼容适配率达100%。
“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追赶,而是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算技术体系。”联通数科云计算事业部副总经理冯强向通信世界记者表示,联通云的自主可控之路,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从“跟跑”到“领跑”的战略转型,为我国在智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奠定基础。
AI全栈升级,构建智算核心竞争力
联通云AI全栈焕新升级并非单点技术优化,而是涵盖技术架构、平台能力、应用服务的系统性革新,通过六大核心升级打造“硬实力”,构建起覆盖“云-网-数-智-安”的全链条智算能力。朱汉武强调,中国联通将推进网络向实、技术向实、服务向实,全面升级智算新基建。
联通云此次升级的“双引擎智能架构”,是自主可控战略的核心载体。联通数科高级副总裁张建荣在演讲中介绍,云原生引擎基于全自研的国产化容器引擎CSK Turbo,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支持40万+国产容器在线并发,并通过云原生基金会一致性认证,打造央企最大智能云原生实践;二是具备众核高密特性,单服务器Pod规模突破1000+,内存占用减少70%;三是通过混部调度技术,将在离线资源利用率提升50%,业务QoS稳定性保持100%;四是入选“北京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成为国产化云原生技术的标杆。
虚拟化引擎则聚焦算力高效利用,通过全规格CPU、GPU、NPU算力一体池化,实现异构芯片的集约管理。目前,联通云已建成超大规模万卡级集群,支持超节点混合训推,算效提升20%,为大模型训练、科学计算等高密度算力需求提供强大支撑。
在平台能力层面,联通云以“广时空智能存储”“分布式智能调度”为核心,构建了“算网一体”的智算服务体系。
广时空智能存储依托自研AI存储引擎,实现三大技术突破:一是千亿参数大模型秒级加载,解决了大模型训练与推理中的“数据加载瓶颈”;二是单卷读写性能达千万IOPS,通过突破性纠删码技术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三是采用冷热温智能分层技术,降低海量数据存储成本40%以上。同时,依托数据快递、3AZ存储等能力,联通云可实现PB级数据跨域流转,为跨地域协同计算、行业数据共享提供支撑。
分布式智能调度则打造了“全网算力,一键通达”的服务体验。通过“智算算力(AI算力)+智算设施(AIDC)+算力智联网(AINet)”的架构,联通云实现了全网300个属地化云池资源的统一编排、统一调度。具体而言,通过全规格GPU池化技术,单卡利用率翻倍;通过任务分时调度,集群业务容载提升40%;通过资源弹性伸缩,节省60%算力成本。正如“给算力装上智能电表”,用户可按需取用算力,实现“所想即所得”。
在应用服务层面,联通云以“多场景行业智能”“普惠化数智超市”“数据与安全专家”为抓手,将智算能力深度融入行业场景。
多场景行业智能聚焦政务、医疗、制造、车联网等重点领域,提供全栈智能化解决方案。普惠化数智超市则构建了“供需两端”的桥梁。该平台汇聚超百款精选智能体,涵盖问答类、问术类、问策类三大类型,既面向B端企业提供经营数据分析、行业报告生成等服务,也向C端用户开放设计工具、娱乐应用等资源。
据了解,数据与安全专家服务是联通云的特色优势。依托400TB高质量数据集(入选《国资委高质量数据集》名单),联通云为行业客户提供数据清洗、标注等服务,支撑垂直领域大模型训练。在安全层面,构建“AI内生安全”体系,覆盖基础设施安全、模型安全、数据安全等全链条,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安全模型评估等能力,为智算应用筑牢安全防线。
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智算价值“向实而生”
联通云AI焕新升级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千行百业的转型实践中。通过“行业智联专网+智算云+智能体应用”的全栈服务,联通云实现了“场景AI化、网络融合化、设备轻量化、运营集约化”,推动智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政务领域,联通云为辽宁政务云打造了“国产模型一体交付”方案,通过信创算力池与智算云平台的结合,实现政务数据“全流程可视化、重点环节可控”,支撑社保、医保等核心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政务服务效率30%以上。
在医疗健康领域,湖南人民医院引入联通云智能体应用后,通过“智能导诊多模融合”系统,实现患者症状智能分诊;借助“人机双医智联协诊”工具,辅助医生解读检验报告,将诊断准确率提升15%,门诊效率提升20%。
在智能制造领域,商飞与联通云合作构建“数智孪生全链融控”平台,通过工业检测智能体实时分析生产数据,实现零部件缺陷检测效率提升50%;依托仿真工程智能体,缩短飞机研发周期30%,推动制造流程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在智能车联领域,上海奉贤项目基于联通云“智算专网”,实现BRT场景车路协同、智能泊车动态联动。通过边缘节点与云端算力的协同调度,车辆响应延迟降低至毫秒级,行车安全系数提升25%。
在消费领域,联通云推出“云智系列”产品,包括云手机、云电脑、云游戏等。以云电脑为例,用户可按需调用GPU算力,满足黑悟空游戏渲染、工程设计等高性能需求;同时,云电脑集成数智超市中的C端工具,实现“算力+内容”一站式服务,目前已积累百万级活跃用户。
开放合作,共绘智算发展新图景
智算时代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生态共赢的时代。张建荣强调,真正的智能化变革,需要携手生态伙伴共同实现!为此,联通云正式推出“数智产品超市”,已在智能办公、智慧营销等多个板块汇聚超百款精选智能体,并同步启动智能体共建等四大智能体共建计划。
冯强向记者说道,在合作模式上,联通云采用“双轨制”推动智能体生态建设:一方面,通过遴选引入行业优质智能体,纳入数智超市向客户开放,目前已汇聚政务、金融、教育等领域100+智能体;另一方面,提供多种AI工具,如“联通云智能编程助手”,支持合作伙伴基于联通云一体机快速开发智能体,实现“数据+模型+工具”的高效融合。
在生态支撑上,联通云提供“三个保障”:一是技术保障,通过信创生态兼容互认证(目前已完成100+),确保合作伙伴产品与联通云平台无缝对接;二是资源保障,开放400TB高质量数据集与全网算力资源,降低合作伙伴研发成本;三是渠道保障,依托联通在全国区县的属地化交付能力,为智能体应用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支撑。
联通云此次AI全栈焕新升级,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迭代,更是战略层面的跨越——从“云服务提供者”向“智算生态构建者”转型,从“算力供给者”向“新质生产力培育者”升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联通云将始终以“国家队”的担当,锚定“打造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算力第一品牌”目标,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深化行业应用、拓展生态合作,让自主可控的智算能力像水电一样普惠可得,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与产业各界共同书写数实融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