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大国梦正在稳步向前推进,这一点还是很让人佩服的。
纵然经受了重重打击,他却从未放弃,这不时隔41年,该国宇航员再度重返太空。
四位不同国家的宇航员带着使命,用花巨资买来的一张太空通行证,开启了为期21天的商业载人飞行任务。
印度对此进行了大肆宣扬,瞬间有种“爷回青”的感觉。
这对于其航天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能带回不少有用的数据。
近日飞船终于完成了任务,经受1000多℃的灼烧后,最终掉入大海,整个飞行就此完美结束。
莫迪上台之后便加强了各领域的建设,先是制定了多项经济优惠政策,以此吸引外资,让经济市场呈现出了少有的强大姿态。
之后又开始潜心研发各项科技,但由于他的起点偏低,国内技术性人才又明显不足,所以进展缓慢。
6月25日,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这一天他将自己的宇航员再度送上了外太空。
不过大家要明白,这次他们执行的航天飞行任务,与我们认知中的有所不同。
就拿我国来说,之前宇航员去往外太空乘坐的是自己的飞船。这次印度宇航员乘坐的是外国的飞船。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飞行的21天中,完成对飞船各项数据的监测,并且在太空中去进行一些实验。
千万不要小看这次的飞行,在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数据,都能带回本国,这可是之后航天行业研究的参考依据。
多年来,印度一直将我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并认为两国人口数量相似,如今印度人口甚至是赶超了我国,所以中方能取得的成就,他们也能。
看到我国的飞船接二连三的飞向太空,并且还建立起了太空站,莫迪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所以对于这次的航天飞行印度十分珍惜,这是在为该国的航天事业积累经验,并且也能培养优秀的宇航员。
要知道上一次印度进入太空,还是在1984年,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印度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没能再次飞天成功。
这也导致该国在这一领域经验明显不足。对于核心数据还有从事这一领域的研发人员,印度想花钱从别国挖也挖不过来。
这次参加飞行任务的印度宇航员,将成为该国航天领域的未来希望。在返回地球之后,他会将21天的工作感受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在轨的生活,与印度其他的宇航员进行分享。
有了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之后,能让他们在之后的研发工作中更加的有信心,也能避免一些初级错误。
7月14日这一载人飞船将开启返航之旅,他们从国际空间站出发,穿过太空并经历大气层,最终会在15日降落到加州圣地亚哥附近的太平洋海域。
从返航到掉入海中,大概需要22个小时,这一点与我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要知道我国神州飞船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只需要9个小时,两国的技术差距也由此拉大。
好在一切都十分顺利,在预定的时间内飞船出现在了预定的海域上空。下降的过程中,4名宇航员按照预期打开了降落伞,最终稳稳地落在了太平洋中。
这时早有救生团队乘坐着快艇在附近等等待,相关救援人员第一时间便将4人拉到了船上。
载人龙飞船在返航时进入到大气层,经受了超过1000℃的高温灼烧,好在一切都是有惊无险,四人全息全影的回到了地球。
从一些报道中我们看到,这4个人的着陆方式相当的粗暴,甚至还透露着一股廉价感,从打开降落伞到落入海面,完全没有缓冲的设备与时间。
有过跳水经验的人应该都知道,从高处迅速坠落,水面会有较大的冲击力,稍有不注意甚至可能会受伤。
这次载人龙飞船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是直接让宇航员跳入大海,用海水去进行缓冲,这还真是省钱。
反观我国神舟载人飞船,为了防止坠落时冲击力过大会给宇航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会用反推发动机进行最后的缓冲。
只能说这4名宇航员能经得起折腾,而且生命力顽强,不过想想自己拿到的各种实验结果,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对于印度航天事业有所了解的应该清楚,相比于其他国家,印度算是实力强大的,只不过在中国面前差距就太过于明显。
建国初期我们的确是在技术上吃了亏,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之后的发展中我们才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
现如今我国航天航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能与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国际强国相比肩,什么实力不用多说。
印度在国际上是仅次于我国的存在,但在航天实力上和我国差距被拉的有些大。
要知道印度可是国际上第4个实现探测器软着陆月球的国家,正是因为有这些成就,他们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放到航天事业上,力求有更高的突破。
简单来说,不是印度的技术太弱,而是我国的发展速度太快。我们在2003年,就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
所以有了这次的经验之后,印度总算是士气大增。
立刻制定了一个新的航天计划,表示要一次性送三个人进入太空,并且在轨道上待三天。
这可谓是零的突破,在此之前大部分国家进行第1次载人任务,都是只一个人,飞行时间也相当有限。
就拿我国来说,2023年杨利伟进入太空只待了一天。
印度的这一新的计划难度系数相当的高,可只要他做到了,将会换来在国际航天领域较高的地位。
看来莫迪为了超越中国决定放手一搏了。
之前印度在航天方面的确有实力,奈何之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只能说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想要实现阶级飞跃,需要有绝对的实力做基础。
之所以印度航天事业发展速度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原因。
那就是它的工业制造业实在是不忍直视,就算相关飞船的图纸和数据全都做好了,能否建造出来还是个问题。
给予他最真诚的祝福吧,有了这次的飞行经验,希望他的愿望能够实现,千万不要再翻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