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荣耀发的“满血”折叠屏旗舰Magic V5,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各种“满血”配置,轻薄和电池容量两项参数也做到了目前行业的顶尖水平,折叠屏的轻薄和产品力,果然还是要荣耀这个品牌来定义。
简单的上手我们已经做了,可以翻看往期的内容,它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足够轻薄、配置齐全,各方面的基础表现不弱于传统直板机,还附带可折叠大屏的属性。折叠屏旗舰的影像能力做到什么样的水平、和影像旗舰还有多大的差距,以及罗巍说的端云协同AI图片处理能否让折叠屏的影像媲美“超大杯”,可能是大家更为关心的。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一方面,折叠屏旗舰的影像硬件已经很多代没有大幅进步,各家的影像规格几乎拉不开太大差距,理论上趋于稳定。另一方面是,市场对于手机影像的需求并不低,折叠屏价位高,消费群体不一定会接受某些能力比直板旗舰低,影像这块硬骨头,折叠屏还是要拿下来。
这次小雷趁着去新疆参加活动的机会,把荣耀Magic V5带了过去,专门体验了一下它的影像系统,借着这款手机,和大家讨论一下折叠屏影像的终点在哪,媲美“超大杯”旗舰的方向是对的吗?
配置均衡,长焦有惊喜为了轻和薄,硬件取舍已然成为折叠屏旗舰的一种“风景线”,“阉割”说得有些过分,这毕竟是折叠屏手机这个品类的本色,从品类诞生发展至今,影像硬件的优先级一直都是低于影像旗舰的。简单再过一下荣耀Magic V5的影像配置,是很常见的三摄组合,主摄和超广角均为5000万像素,其中主摄传感器面积为1/1.56英寸。
长焦镜头的传感器,官方并未公开具体型号,结合传感器面积(1/2英寸)和像素量(6400万)来看,有可能是旗舰手机上越来越少见的OV64B,原生焦段为70mm,还支持长焦微距。
这颗传感器曾是旗舰手机的“常客”,画质好、成本低,被很多入门直板旗舰采用,但这几乎是折叠屏旗舰里最好的硬件规格之一。荣耀是最早一批在旗舰手机上搭载OV64B长焦的厂商,如Magic3至臻版,大底+高像素的思路在那时已经显现。
在说成像之前,让小雷有些欣喜的是相机系统的交互,比如点击默认倍率可以切换镜头的其它标准焦段,小米、OPPO、vivo等主流品牌都有在做,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设计。
去新疆出差的这几天时间里,长焦是小雷用得最多的镜头。比如在飞机上,小雷特地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可以从高空拍到祁连山脉复杂多变的地形构造。70mm长焦的作用,就是尽量把山脉的造型拍全,把表面的细节“拉近”。从“拍得到”的角度去看,荣耀Magic V5的长焦足以拍到山脉表面的纹路和细节,有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画面冲击感。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AI计算处理介入,相机成片的宽容度和锐度相当不错,预览窗里高光过曝的部分,AI都可以拉回来。
同样在这一航线上拍到的雪山顶也维持这样的结论,虽说因为飞机上没有网络(用不了端云协同)和数字裁切的影响,放大看会有锐化处理的痕迹,不过雪山表面因冲积形成的堆叠纹理还是保留了下来。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新疆的特点就是地大、山高,如果要用手机镜头来捕捉,雷科技认为长焦天然自带的空间压缩感更为合适,远处的高山和近处的山坡结合,同样很有视觉冲击力。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近处可以靠长焦微距捕捉一些微观视角下的独特事物,高原地区独有的耐旱植物,叶子表面很粗糙,且有大量毛刺,大底高像素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在果子沟大桥底下向上拍摄桥墩,70mm的长焦也更容易去掉干扰元素,保留最具构成感的“高光”位置,用黑白可以更加突出。说起色彩,荣耀Magic V5还是原来的那一套,默认的自然色彩方案更注重色彩还原,鲜艳模式总体变化不大,但会着重提高某些色块(比如红色等)的饱和度,质感模式目前在色彩呈现、暗角和对比度控制这块还有提升空间,日常用有些挑战性。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当然,如果你想要拍出来的照片更有高级感,也不是没有办法。根据小雷总结下来的经验,滤镜切换成“经典”,全局EV降一档(-0.3EV),其它设置不动,就能拍到对比度高,相对低饱和的高级照片。
小雷用这个设置拍的照片给身边的同事看了一下,都觉得Magic V5拍得还不错,不过解析力层面,这颗大底高像素传感器的画质优势还没被完全激发出来,计算痕迹略重,雷科技认为硬件本身的能力还是足够的,不需要介入过多计算去拉高锐度。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至于主摄和超广角镜头,小雷在新疆拍摄时也有体验过,解析力表现合理,28-46mm的裁切也可以保留细节,也不输于其它主流的折叠屏手机。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此外,整套影像系统对夜间场景的适应能力还不错,HDR策略合理,不会把夜晚拍得和白天一样。要说提升空间也是有,比如夜晚场景锐化力度可以适当削弱,观感更加自然一些。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硬要和影像旗舰比,还是有比较大的硬件差距。准确来说,1/1.56英寸的感光面积,和目前常见的标准版旗舰机处于同一水平,作为高端旗舰,软件算法优化和新功能会确保在最高优先级。在雷科技看来,在新疆这种随手都能拍到一张好照片的地方,风景跟和谐的画面表现其实比“放大数毛”更重要。
至于影像玩法,有点遗憾的是,荣耀Magic V5的影像功能和目前的旗舰序列保持一致,还是比较纯粹的摄影取向,玩法暂时没有什么新鲜的花活,就是基于折叠屏的支架形态做了一个特殊的UI优化,上方显示预览窗,下方显示最新拍摄的照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不过许多普通消费者心理一定会这么想:我都花了这么多钱了,甚至比一台Ultra影像旗舰还要贵了,折叠屏旗舰的拍照为何不能像“超大杯”一样厉害?这个时候,就要说一下荣耀的“大王影像”了。
“大王影像”带来了什么?为什么折叠屏旗舰需要强调影像?
传统大折叠手机绝大多数都面向高端市场,价格贵,高端用户又十分看重手机的摄影能力,尤其是长焦。换言之,市场对折叠屏影像的预期并不低,但折叠屏旗舰的硬件就摆在那,长焦要更高水平,唯有“上点科技”。
如今各家的超长焦段都有AI大模型支持,算下来之后,数字变焦的照片可用度会变高。
论AI影像,荣耀手机一定是站得比较靠前的那一位,主打的端云协同AI计算方案,就比很多常见的端侧AI大模型计算更加激进。简单点去理解,相当于你拍摄的照片不仅在手机本地优化,还会联网,让网上的AI大模型参与到图片优化里,做到更清晰的效果。
还有个好处是,云端计算会实时升级,相机成像优化不必等到系统OTA升级之后。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荣耀首席影像工程师罗巍在荣耀Magic V5发布之后这么说过,即便是硬件没有到顶级,也可以拥有顶级的拍摄效果。根据荣耀官网,Magic V5的端云协同AI影像在3-100倍均可触发,30倍数字变焦开始,预览窗下方会出现“AI”字眼的图标,提示可以手动激活端云AI处理。
但端云AI处理并不会默认开启,每次高倍率变焦之后都需要等待系统激活和手动打开,如果可以在相机设置里提供一个开关选择,应该会方便不少。
这个环节聚焦Magic V5的端云AI处理能力究竟能给折叠屏的超长焦端带来多少增益,云端AI加持之后,折叠屏的影像能媲美“超大杯”吗?
先跟Magic V5自己对比,激活AI长焦拍摄之后,图片处理需要10秒左右(信号不好的地方要更久),系统相册会保留AI优化后和原图的对比。看30倍下的机场塔楼,完全靠数字裁切拍下来的图片,只能分辨出塔楼上简单的几个型面,而AI处理之后,玻璃窗反光有了,窗线更加锐利了,AI补充了不少画面细节,观感有显著提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左AI,右原图)
这张构造比较复杂的零件特写,Magic V5的端云处理相对克制了一些,细节相比原图并没有增加,而是选择了增加锐度,让画面元素的边缘看起来更清晰。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上AI,下原图)
用6倍数字变焦拍摄航站楼旁边的登机廊桥,这次荣耀Magic V5在AI端云协同加强下,做到了和“超大杯”影像旗舰相似的解析力,放大看廊桥的纹理细节和电箱上的小字,两者的清晰度是几乎一致的。
(图片来自雷科技,上为荣耀Magic V5,下为某“超大杯”)
换一个场景,同样是30倍数字变焦,原图看起来糊糊的,AI优化之后,白色的廊桥和前景的金属杆子的确变得更锐利,画面元素的可辨识度变得更高。不过画面细节的增加相对有限,更多是“看起来很清晰”。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上AI,下原图)
对比某款“超大杯”影像旗舰,一样的场景和放大倍率下,“超大杯”的画面细节保留更多,廊桥对接口上的褶皱、下方的电箱等信息都更丰富。这不一定是AI“画图”的能力更强,很多时候是因为Ultra旗舰的硬件拥有更远的物理焦距和更强的感光能力,能捕捉更多的画面信息,方便AI后期优化了。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雷科技发现,机场里的基本都是人造物,像窗线、窗玻璃、金属杆等元素,都是十分有规律的,云端AI大模型里具备对应的特征数据,也便于后期AI优化,因此处理之后的图片,画面质量往往会比原图稍高。
如果是草原、高山、树木这些不规律的自然元素,AI的作用反而没有那么大,“超大杯”亦是如此。
(图片来自雷科技,上荣耀Magic V5,下某“超大杯”)
自然元素往往没什么规律可言,或者是AI大模型中缺少对应的特征数据,导致AI处理后的画面往往和原图拉不开太大差距。这大概是AI大模型图像处理目前的局限,小雷认为是可以理解的。罗巍还说,接下来“大王影像”的端云协同方案会应用到全焦段中,届时就看Magic V5是否还有进一步提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上AI,下原图)
其实云端AI大模型图像处理给小雷的感觉更像是汽车智能驾驶当中的“高精地图”方案,数据库里有的、有迹可循的,AI带来的增益就会很明显。否则,在类似“无图”的情况下,AI的处理就会变得随机,有的时候“AI”了不如“不AI”。
原生焦段下的画质,雷科技认为折叠屏旗舰和影像旗舰就没有太多可比性了,也不是这一次讨论的范围,因为手机旗舰影像拼画质,一定是光学硬件先行,软件算法随后,两者配合出来的结果,这就是影像旗舰的“舒适区”。
折叠屏并非天生拍不到好照片,而是两种产品本身不在一个维度上,它们各自有无法取代的核心价值,雷科技拿Magic V5和“超大杯”对比影像,只是想让大家看到两者在影像能力上的硬件差距和软件“媲美”的可能性。
从结论来看,罗巍对荣耀“大王影像”的观点并非全是假话,Magic V5的数字裁切焦段凭借端云AI处理方案,成像质量上和“超大杯”影像旗舰的距离有所缩短,特定的场景下可以实现“媲美”,大多数情况下,影像旗舰的地位,并不是折叠屏旗舰所能够撼动的。
如今很多小伙伴评价手机的影像,都会基于长焦高倍率数字裁切下的成像来评判,看谁家的更清晰,颜色和细节更加准确,以此来确定谁家的拍照更强,小雷认为这样意义不大。
实话说,高倍率数字裁切本身超出了光学硬件的范围,比的还是各家“猜图”的算法,一般情况下用到的也不多。对于“要AI还是要真实”,雷科技相信机圈一时半会也得不出答案,但可以确认的是,AI依旧是手机影像的辅助角色,光学硬件占据主导地位,这跟智驾和人驾的关系类似。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折叠屏的影像就是如此,只能说是定位权衡和取舍之下的结果,当然了,未来的折叠屏也做不到如此越级,轻薄的需求摆在那,已经和Ultra影像旗舰的光学硬件无缘,这也是为何罗巍想用端云协同来缩小折叠屏和影像旗舰的成像差距。
荣耀Magic V5的影像,除了色彩方案短期内还缺乏一点辨识度外,综合能力在折叠屏旗舰里面,小雷认为有能力站稳脚跟。
雷科技总结:一台影像「拼尽全力」的折叠屏再来说一说Magic V5的体验,正如之前的上手体验内容一样,它的轻薄手感很突出,合起来和常规的直板手机手感相当,再加上内屏UI优化很不错,双屏AI助手是小雷这几天用得比较多的功能。
而荣耀Magic V5的影像系统,小雷这几天体验下来,总结就是一句话:不是折叠屏影像不行,只是太难卷。要知道,荣耀Magic V5的影像硬件,已经达到折叠屏“超大杯”的水平,在这之前,vivo X Fold3 Pro、OPPO Find N3以及华为Mate X6,都是折叠屏里的“影像超大杯”。
轻和薄是大折叠屏产品的主旋律,厚度和重量摆在那,折叠屏的影像硬件几乎走到了尽头,Magic V5已经拼尽全力。所以,荣耀罗巍强调的端云协同和AI平权,对折叠屏影像能力的拓展,出发点并没有问题。
经过上面的实测和对比,在特定的场景之下,经过端云协同处理的Magic V5超长焦样片,能够在清晰度上和“超大杯”掰掰手腕,只是和“媲美”还有点距离。云端处理会是十足的“养成系”,长期去看还是有积极意义。
无论是荣耀Magic V5还是其它折叠屏旗舰,画质取代影像旗舰并非目的,折叠屏影像在玩法和滤镜上发力,或许能一定程度抵消和影像旗舰的画质差距吧。
最后,按照雷科技评测的标准模板,总结荣耀Magic V5的影像能力:
优势:
- AI计算摄影效果好,原生焦段解析力充足,宽容度高
- 端云协同方案比较激进,部分场景下画面观感接近“超大杯”
- 折叠屏领域顶级长焦规格,原生焦段和望远能力很不错
不足:
- 部分场景下锐化有点用力过猛,观感不是很自然
- 色彩记忆点不足,不易留下市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