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知情人士透露,德赛西威无人车项目已获得邮政定点,其面向邮政系统的无人配送车demo已经上路测试。
当前,德赛西威可利用自身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控制系统等技术迁移实现跨界,并通过供应链整合为邮政提供无人配送车服务。
依托邮政体系庞大的落地场景,德赛西威在产能消化的同时正撬动无人配送千亿棋局。
随着德赛西威等重量级玩家的入场,叠加菜鸟、顺丰等物流巨头的持续加码,无人配送渗透率提升的同时,新一轮洗牌期也正在到来。
以下为正文:
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日,德赛西威已拿到中国邮政的项目合作,其面向邮政系统的无人配送车demo已经上路测试。
而在今年年初,德赛西威就已布局无人车整车制造环节,此时,其无人车计划仍在方案讨论阶段,如今获得邮政定点并实车测试,动作可谓迅速。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24年,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5.45万处,快递企业营业网点24.8万处,服务站等其他类型营业网点19.8万处,这一庞大的网络资源无疑为无人配送技术提供了规模化应用场景。
早在2023年,中国邮政就已经开始在多个城市试点无人配送车。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中国邮政已在安徽、山西、广东、浙江等17个省份的33个地区开展179辆无人车试点,主要聚焦于直投中心/揽投部到驿站的甩点直投、场院盘驳以及校园配送等场景。
除无人车之外,无人邮局、无人驿站、无人处理中心等无人化链条正在渗透中国邮政生产、经营、服务的各个环节。
这就意味着,当其他玩家还在小范围试点时,邮政系统已经能够提供全链条、多场景的验证环境了。
对于德赛西威这样的新入局者而言,获得邮政系统的认可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重量级的行业通行证,邮政体系的落地效应或将直接加速德赛西威无人车商业化落地进程。
作为国内汽车电子龙头,德赛西威选择此时跨界无人配送车领域并非偶然。
当前,汽车行业价格战的压力持续向上游传导,德赛西威等企业不得不承受着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的威胁。
从业务结构看,德赛西威2024年智能座舱业务贡献66.01%的营收,智能驾驶业务占比26.48%。
这两大核心业务的技术积累,特别是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控制系统等技术均可直接迁移至无人配送车平台。
此外,德赛西威进军无人配送车领域,并非要从零开始建立全新供应链或者采取零部件全栈自研,据悉,公司此次与邮政的无人车合作仍采取供应链整合的形式,可复用成熟的汽车供应链体系。
更重要的是产能消化需求。
据知情人士透露,德赛西威在海外内不断的扩产之下,仅用乘用车去消化新增产能略显困难,而无人配送车项目恰好能盘活闲置产能,实现生产资源的新一轮配置。
邮政加持下,德赛西威入局正为无人配送行业带来新一轮洗牌。
根据招商证券测算,如果以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为基础,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大约为4680亿元;如果以全国小区数量为基础,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大约在5460亿元到7280亿元之间,市场空间巨大。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随着德赛西威等重量级玩家入场,无人配送车的行业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根据华泰研究报告,各家快递企业积极寻求降本举措,除使用无人车外,也积极投资甚至自研无人物流车、无人物流机、辅助驾驶重卡等。
其中,菜鸟长期自研无人驾驶技术,目前L4级公开道路无人车已经在全国超30个县、市级行政区域完成部署和应用,顺丰控股参投多家无人物流车、自动驾驶公司,并成立子公司丰鸟科技、丰翼科技研发物流场景无人机。
图片来源:华泰睿思
除快递物流企业外,白犀牛、Momenta、九识智能等创业公司均专注细分场景,加速无人车落地应用。
德赛西威的转型之下,传统Tier 1正向智能出行时代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蜕变,而无人配送车,只是这场漫长征程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