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分钟就能运行起来的 AI 智能体长什么样?
我们来设想一个真实场景:
一个仓库管理部门的 IT 主管,想让 AI 每天自动整理库存异常,并推送汇总意见给主管。
以前要做这个,可能要:
找程序员写定时脚本
和 AI 平台打通接口
还得担心怎么接进原系统
但如果你在使用一个支持 AI 智能体能力的低代码平台 ,比如活字格,只需要几步:
选择一个 AI 模型 :如通义千问、DeepSeek、本地模型等
设置 AI 回调函数
点击运行,立即体验
整个过程不需要你写一行代码。
AI 真的可以开始 "干活",而不是只会 "聊天"。
🧩 什么是 "从能问,到能干" 的智能体?
在很多企业对 AI 的认知中,还停留在 "问答" 阶段。比如:
"这个产品的特点是什么?"
"你能帮我写一段文案吗?"
这是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自由对话型 AI(能写)。
但真正能产生业务价值的,是后面两个阶段:
通过 "AI 智能体",企业能从 "只是聊天" 跨入 "能执行任务" 的阶段。比如:
自动分类邮件 → 给出处理建议 → 填写系统单据 → 触发审批流程
根据每天销售数据 → 动态调整采购计划 → 通知供应商 → 生成订单
这才是真正帮你减人、提效、控风险的 AI。
🎯 企业落地 AI 的 "黄金组合":低代码 + AI 智能体
你也许听过很多 AI 方案,但为什么说 "低代码 + 智能体" 才是适合大部分企业的方式?
你真正需要的,不是 "接入一个模型",而是 "能驾驭 AI 的工作平台"。
🔚 最后的建议:行动起来,别等完美方案才出发
你不需要从 Day 1 就搞一个全栈 AI 项目,也不需要请几百万的 AI 专家团队。
你只需要:
选一个业务环节试试
选一个 AI 模型(现在都有免费额度)
用一个能支撑 AI 智能体的平台(比如活字格)
5 分钟配置完成,今天就能上岗
记住这句话:
"AI 不会替代你,会使用 AI 的人才会。 企业也是一样:AI 不会自动产生价值,敢试敢改的组织,才会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