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青电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走进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转子制作车间,在有着30年工龄的老师傅指导下,亲历电机转子制作全流程,通过上手实操深入感悟精密制造背后的匠心传承。
走进车间,机床运转的嗡鸣与金属碰撞的轻响交织成独特的“工业旋律”。老师傅身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胸前别着“技术标兵”徽章,先将成员们带到实训台前,指着桌上的转子零件逐一讲解:“转子是电机的‘动力中枢’,由硅钢片叠压的铁芯、漆包线绕组和换向器组成。咱们今天做的36ZYT型号转子,硅钢片厚度0.35毫米,叠压后总厚度误差不能超0.1毫米;漆包线得绕290匝,每匝间距要均匀,绝缘层不能有半点破损。”她边说边拿起一片硅钢片,指尖抚过边缘:“这些钢片边缘得磨得光滑,不然叠起来就会错位,这是老规矩,也是保质量的根。”
实践团成员开始实操。起初,成员遇到了难题:在叠压铁芯时,因未注意硅钢片表面油污,导致叠片出现0.3毫米错位,老师傅当即取来无水酒精和棉布,示范清洁流程:“每片钢片都得擦到发亮,杂质哪怕只有头发丝粗细,都会影响整体精度。”在绕线时,因张力控制不稳,绕到150匝时出现线圈松散,老师傅调紧绕线机张力旋钮至0.35N,手把手教成员“匀速转动线轴,每绕50匝用手指轻压线圈定型”。
在两个多小时的实操中,老师傅时而俯身查看叠片平整度,时而用卡尺测量误差,反复强调:“转子制作没捷径,叠片要‘对齐看线、复测用尺’,绕线要‘匝数准、张力稳’,换向器焊接要‘焊点匀、电阻稳’。”我们实践团成员逐渐掌握要领:叠压铁芯误差控制在0.05毫米内,绕线匝数精准到290匝±1匝,换向器焊接点电阻稳定在0.3-0.5Ω。最终,团队成员亲手制作的转子经车间检测设备测试,符合质量标准。
看着整齐排列的成品,老师傅笑着说:“你们手上的转子,每一圈线、每一片钢片,都藏着‘较真’二字。这活儿,老一辈靠手感,现在靠标准,但骨子里的‘差一点都不行’,得一代代传下去。”
此次实操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精密制造不仅是技术参数的精准把控,更是老手艺人将经验凝结成规范、用坚守守护质量的匠心传承。这份“手把手教、实打实练”的传承,正是企业发展最珍贵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