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美国特朗普集团发布了T1 Phone,金灿灿的配色和壁纸,印有“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和美国国旗。
据海外分析师Max Weinbach爆料,手机很可能是REVVL 7 Pro 5G手机的换壳小改版,由中国公司闻泰科技制造生产。
不过,等到这款总统手机9月上市,制造商理论上会变成另外一家中国公司立讯精密。
因为闻泰科技将以43.89亿元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集成业务给立讯精密,彻底放弃自己曾经的核心业务。
图源:特朗普集团官网
闻泰科技依靠手机代工起家壮大,2023年、2024年产品集成业务收入分别达到443.15亿元、584.31亿元,占总营收的72.39%、79.39%。
不过,近日闻泰科技宣布,包括上任刚半年的董事长张秋红在内,职工代表董事兼副总裁董波涛、董事谢国声、董事会秘书高雨四名高管集体辞职。
接任的三位高管,都来自旗下半导体龙头安世。
这意味着,闻泰科技将放弃主营业务,转向半导体制造,甚至董事长都不玩了。
壮士断腕,为何闻泰科技会痛下如此的决心?
01
八成营收,说砍就砍
闻泰科技为什么要卖掉自己核心的产品集成业务,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手机ODM业务?
2018年,创始人张学政启动了豪赌收购安世半导体的计划,公司命运的齿轮也随之转动。
曾经的手机ODM业务让闻泰成为了全球巨头。
2006年,张学政创建闻泰通讯。
当时双卡双待手机大多是双芯片结构,又厚又笨重。于是他联合展讯,开发了单芯片的双卡双待主板,在华强北瞬间崛起。
2007年,他就卖出了1800万片手机主板,一举确立了江湖地位。
随后闻泰自建手机制造工厂,2013年开始为小米ODM红米手机,后面更是为魅蓝等200多个客户定制ODM手机。
2015与2016年,闻泰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ODM企业,同年更是借壳中茵股份上市。
随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剧变,整体出货量下滑,手机行业从增量变为存量市场,竞争日益血腥。
实际上,ODM这门生意利润很低,据2016-2018年年报,闻泰科技的毛利率仅为6.56%、7.63%、7.56%。
张学政似乎也看透了这个生意。
2018年开启收购安世半导体业务,2025年还购入了“果链”欧菲光的光学模组业务。
图源:闻泰科技官方社媒
三大业务到手,带来的却是2022~2024年净利润三连跌:分别实现14.58亿元、11.81亿元、-28.33亿元利润。
2024年,闻泰科技的财报显示出来,业务结构并不好,转型没到位。手机制造的毛利,肉眼可见的下滑。
产品集成业务营收高达582.70亿元,占比79.17%,但毛利率只有2.73%;而半导体业务营收147.15亿元,毛利率高达37.47%。
至于光学模组业务,已经归类在其他收入中,占比仅为1.37%。
2024年末,闻泰科技被列入实体清单,产品集成业务的客户进一步受到影响。
生意没了未来,能够理解公司断臂求生。
02
半导体业务,被汽车和AI带飞
在彻底出售产品集成业务后,闻泰科技的高层也随之发生变动,三位新高管都来自原来的安世半导体,公司彻底All in 半导体的信号更加清晰。
具体来看,闻泰科技提名了杨沐、庄伟为公司新任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沈新佳为职工代表董事。
其中,杨沐目前担任安世半导体战略高级总监;
庄伟历任恩智浦半导体东莞工厂招聘和薪酬福利高级经理,安世半导体亚洲区薪酬福利管理总监、全球销售HRBP,现任安世半导体全球人力资源高级总监兼CEO人力资源助理;
沈新佳,曾任安世半导体任亚太区法律负责人,现任安世半导体CEO办公室首席事务官。除了要担任公司职工代表董事,沈新佳还被聘任为公司副总裁,在聘任新总裁前,代行总裁职责。
三位熟悉半导体业务和公司架构的新高管上任,无疑将进一步稳固闻泰科技接下来的业务发展。
据报道显示,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是全球领先的分立与功率芯片IDM龙头,其中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位列第三,并连续四年守住中国第一。
图源:闻泰科技官方社媒
2024年,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产品线的营收分布如下:
晶体管(包括保护类器件ESD/TVS等)占比45.49%,MOSFET功率管占比38.43%,模拟与逻辑IC占比16.02%。
从行业分布来看,汽车板块营收占比高达62.03%,其次是工业与电力,占比20.6%。
随着汽车高速转向电动化和智能化,以及AI和数据中心的爆发,功率半导体市场持续增长。
据Yole数据,功率电子市场在2024-203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7%,预计2030年规模超150亿美元。
在上半年业绩预告中,闻泰科技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9亿元-5.8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78%-317%,其主要也得益于半导体板块市场需求回暖。
甩开沉重的产品集成业务包袱,加强发力高毛利、高增长的半导体业务,但闻泰科技并非没有隐忧。
03
“蛇吞象”的债务未解
2018年,闻泰科技启动收购安世半导体计划。
也是一场经典的“蛇吞象”收购案例,而且极为刺激:
总价值379亿的并购中,闻泰科技自有出资仅17亿元,其他均通过借款+股份支付的方式解决。
闻泰科技估值也从借壳上市时的35.8亿元暴涨至最高1800亿元,而张学政的股权稀释仅不到一半。
当然,事情也并没有那么完美。
闻泰科技不仅背上了227亿元的商誉,而且还伴随大量的股权质押和债务。
截至2025年4月22日,闻泰科技第一大股东闻天下及其一致行动人张学政、张秋红、张丹琳合计持有闻泰科技15.38%总股本,其中质押比例仍高达53.71%,占公司总股本达到8.26%。
图源:闻泰科技年报
2025年一季末,闻泰科技总资产707.42亿元,总负债达到357.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0.48%。
其中,流动负债有232.3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58.95亿元,其账上的58.19亿元货币资金不足以覆盖短债。
此外,闻泰科技还有非流动负债124.71亿元,主要为应付债券,其长期有息负债合计有85.48亿元。
对比2024年半导体业务营收147.15亿元,闻泰科技短期的债务压力确实不少,也难怪高速推进出售产品集成业务,回笼现金非常必要。
尽管创始人张学政在2015年1月卸任董事长,但他2025年至2024年的工资分别达到763.11万、2581.33万、1158.38万和996万。
他在2024年曾被证监会行政处罚,主要在当年借壳中茵股份上市期间,利用他人账号,隐藏一致行动人。
无论是借壳上市,还是举债收购,再到砍掉主业,他都魄力十足。
然而,闻泰科技仍然在转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