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实验大厅里,特高压设备正经历着“炼狱级”的终极考验。
这里是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的超高压试验中心。眼前的主角——即将肩负电网80万伏输电重任的换流阀模块,此刻承受的并非日常运行压力,而是国家强制规定的“型式试验”。这不是模拟工作,而是主动制造远超极限的“灾难场景”,用远超设计的极端电压和电流,拷问设备的每一处极限。而能独立完成这套“国标大考”的企业,全国屈指可数。
企业主导:为何“终极考场”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首批重点培育的中试平台名单,全国共计242家入选,其中陕西有8家入选。值得注意的是,这8家中试平台的承担单位有7家皆为企业主导,这正折射出企业中试平台的活力。
“我们的平台和高校相比,具有用户需求导向以及工程落地性强的特点。”西电电力系统实验质检处处长王家琦介绍,公司建设的高电压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中试平台通过CNAS认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覆盖晶闸管/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全项目。
在西安爱生无人机中试场地内,分布着超过36万平方米的特种起降场地,部署了多型专用靶机和先进的载荷搭载平台,能够支撑160余种不同型号无人机的飞行性能极限测试(如高寒、高原、大侧风等极端环境)、20余种光电/雷达等关键任务载荷的实战化验证,以及10余种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能力的编队飞行试验。
这个“空中实验室”年均保障的试飞架次超过5000次,服务对象覆盖了航空工业、航天科技等顶尖军工集团以及中电科芜湖、山河华宇等百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包括极限环境可靠性测试、全系统载荷集成验证等关键中试服务。
“企业能将市场需求注入中试,也能调动全产业链资源,将中试数据无缝导入生产线。”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平台“上新”:新兴产业领跑科研屡创佳绩
2024年初,工信部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并于去年下半年发布加快布局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的通知,计划培育建设一批省部级制造业中试平台,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技术成果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在陕西入选的8家中试平台名单中,新兴产业的身影令人瞩目:稀有金属新材料中试平台、创新中药绿色智能中试平台、无人机系统试验测试平台、光子集成产业中试平台……
创新中药绿色智能中试平台由陕西现代创新中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申报,该公司是步长制药旗下的子公司。近年来,其依托步长制药体系内十多家制药生产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绿色节能与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创建及其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些先进技术的推广与运用,有效推动了中药行业技术的进步。
产业“上新”之外,各平台的科研方向亦不断“上新”。
在电力电子装置领域,西电电力系统也瞄准了储能、制氢电源等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作为平台的未来研究方向;爱生则瞄准了无人机智能自主评估技术,其核心目标聚焦于大力提升无人机的自主性、智能化水平以及作战能力……
西安发力:首批名录覆盖20个领域
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工信部已将2400余家中试平台纳入储备库,力争在今年底培育5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调研显示,未进行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仅为30%,而开展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可以高达80%。在业内专家看来,中试既不是纯科研的“放大版”,也不是简单的量产预演,而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样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畅通技术创新到市场应用的“中间站”。
产业中试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产业技术创新,也决定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聚焦政策、标准、平台等方面,工信部出台了《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发布《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指引》《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方向建设要点》,带动20余个省市出台了40余项专项政策,初步建立了部省联动的工作体系。
近期,西安印发工业领域中试平台名录(第一批)及其对外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清单。本次公布的中试平台涵盖雷电防护、热处理、临床诊断等20个工业领域,将为西安市工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有中试需求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试平台的专业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小试中试工作,加速科技成果的熟化与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试平台的支持力度,持续完善工程开发、技术熟化、工艺创新、样品试制、试验检测等中试服务功能。”西安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骁华 实习生 张语歆 图/受访单位供图